成语

jiāo zhù gǔ sè
拼音:jiāo zhù gǔ sè
注音:ㄐ一ㄠ ㄓㄨˋ ㄍㄨˇ ㄙㄜˋ
繁体:膠柱鼓瑟
胶柱鼓瑟的基本释意
-
比喻拘泥,不知变通。《史记·廉颇蔺相如列传》:“蔺相如曰:‘王以名使括,若胶柱而鼓瑟耳。括徒能读其父书传,不知合变也。’” 柱:瑟上调弦的短木,柱被粘住,音调就不能变换。
胶柱鼓瑟的详细介绍
- 【解释】:用胶把柱粘住以后奏琴,柱不能移动,就无法调弦。比喻固执拘泥,不知变通。
- 【出自】:《史记·廉颇蔺相如列传》:“王以名使括,若胶柱而鼓瑟耳。括徒能读其父书传,不知合变也。”
- 【示例】:若非公孙杵臼,焉得赵氏孤儿,既以遇难避仇,不必~。
◎明·无名氏《鸣凤记·桑林奇遇》 - 【语法】:偏正式;作谓语、定语、宾语;比喻固执拘泥,不知变通
胶柱鼓瑟的词语解释
胶柱鼓瑟[ jiāo zhù gǔ sè ]
⒈ 鼓瑟时胶住瑟上的弦柱,就不能调节音的高低。比喻固执拘泥,不知变通。语出《史记·廉颇蔺相如列传》:“王以名使括,若胶柱而鼓瑟耳。
胶柱鼓瑟的国语辞典
胶柱鼓瑟[ jiāo zhù gǔ sè ]
⒈ 将瑟的弦柱黏住,鼓瑟时就不能调节音调的高低。语本比喻顽固而不知变通。也作「胶柱调瑟」。
引《史记·卷八一·廉颇蔺相如传》:「王以名使括,若胶柱而鼓瑟耳。括徒能读其父书传,不知合变也。」
《警世通言·卷三·王安石三难苏学士》:「荆公胶柱鼓瑟,三峡相连,一般样水,何必定要中峡?」
近刻舟求剑 食古不化
胶柱鼓瑟的释意
用胶把柱粘住以后奏琴,柱不能移动,就无法调弦。比喻固执拘泥,不知变通。
胶柱鼓瑟的百科
胶柱鼓瑟,成语。现含贬义色彩,指不能灵活变通。多用于书面语中。胶柱鼓瑟”,亦作“胶柱调瑟”。比喻拘泥成规,不知灵活变通。汉·扬雄《法言·先知》:“以往圣人之法治将来,譬犹胶柱而调瑟。”
胶柱鼓瑟的出处
西汉 司马迁《史记 廉颇蔺相如列传》:“王以名使括,若胶柱而鼓瑟耳。括徒能读其父书传,不知合变也。”
胶柱鼓瑟的成语接龙
胶柱鼓瑟的例子
情况变了,办法也要适应,不能胶柱鼓瑟。
胶柱鼓瑟的正音
“胶”,不能读作“jiǎo”;“瑟”,不能读作“bì”。
胶柱鼓瑟的辨形
“胶”,不能写作“绞”。
胶柱鼓瑟的感情
胶柱鼓瑟是贬义词。
胶柱鼓瑟的用法
偏正式;作谓语、定语、宾语;比喻固执拘泥,不知变通。
胶柱鼓瑟的英文翻译
unadaptable to changing circumstances