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
tuō yǐng ér chū
拼音:tuō yǐng ér chū
注音:ㄊㄨㄛ 一ㄥˇ ㄦˊ ㄔㄨ
繁体:脫穎而出
包含脱颖而出的词
脱颖而出的基本释意
-
战国时代,秦兵攻打赵国。赵国平原君奉命到楚国求救,要选二十名文武双全的门客一起去,但缺一人,毛遂自动请求跟着去。平原君说,贤能的人在众人当中就像锥子放在布袋里,尖儿立刻就会露出来,你来我门下已经三年,没听到过对你的赞扬,你没什么能耐,不去吧!毛遂说,假使我毛遂早能像锥子放在布袋里似的,“乃脱颖而出,非特其末见而已”,就是说,连锥子上部的环儿也会露出来的,岂止光露个尖儿!(见于《史记·平原君列传》;颖:据旧注,指锥子把儿上套的环)后来用“脱颖而出”比喻人的才能全部显示出来。
脱颖而出的详细介绍
- 【解释】:颖:尖子。锥尖透过布囊显露出来。比喻本领全部显露出来。
- 【出自】:《史记·平原君虞卿列传》:“使遂早得处囊中,乃脱颖而出,非特其末见而已。”
- 【示例】:经过艰苦努力,他的学习成绩终于在全班~。
- 【语法】:偏正式;作谓语、宾语、定语;含褒义
脱颖而出的词语解释
脱颖而出[ tuō yǐng ér chū ]
⒈ 比喻人的才能全部显示出来。
例使遂蚤得处囊中,乃颖脱而出,非特其末见而已。——《史记·平原君虞卿列传》
体育新秀脱颖而出。
英a talent shows itself; come out into the open as the point of an awl sticking out through a bag; become eminent;
脱颖而出的国语辞典
脱颖而出[ tuō yǐng ér chū ]
⒈ 显露才能超越众人。参见「颖脱而出」条。
引明·马中锡《中山狼传》:「异时倘得脱颖而出,先生之恩。」
《孽海花·第一三回》:「这日得了总裁之命,夹袋中许多人物,可以脱颖而出,欢喜自不待言。」
脱颖而出的释意
颖:尖子。锥尖透过布囊显露出来。比喻本领全部显露出来。
脱颖而出的百科
脱颖而出一词与毛遂自荐的典故相关。颖;尖子,脱颖而出指锥尖透过布袋显露出来,比喻人的本领全部露出。毛遂在自荐的时候遭平原君拒绝,平原君以锥子和布袋作喻,说毛遂没有能耐,毛遂则继续以锥子之喻反驳,后来毛遂得以跟随,果真起到重要作用。毛遂,春秋时期薛国(今属山东省滕州市)人,死后葬于今天的滕州市官桥镇火车站所在地,后因民国年间修津浦铁路迁至官桥火车站西,并有王学仲题写“毛遂之墓”。相传毛遂仓口(今南沙河镇仓口村一带,春秋时期属滕国)人,身为赵公子平原君赵胜的门客,居平原君处三年未得展露锋芒。公元前257年,他自荐出使楚国,促成楚、赵合纵,声威大振,并获得了“三寸之舌,强于百万之师”的美誉。
脱颖而出的出处
西汉 司马迁《史记 平原君虞卿列传》:“使遂蚤得处囊中,乃颖脱而出,非特其末见而已。”
脱颖而出的成语接龙
脱颖而出的例子
经过艰苦努力,他的学习成绩终于在全班脱颖而出。
脱颖而出的正音
“而”,不能读作“ěr”。
脱颖而出的辨形
“颖”,不能写作“影”。
脱颖而出的辨析
脱颖而出和“锋芒毕露”都可形容人才能全部暴露。脱颖而出偏重于“出”;即显露;指原来显得并不突出;被重用之后;才显露才能;而“锋芒毕露”偏重于“毕露”;即才能完全显露。
脱颖而出的感情
脱颖而出是褒义词。
脱颖而出的用法
偏正式;作谓语、宾语、定语;含褒义。
脱颖而出的英文翻译
talent showing itself
脱颖而出的俄语翻译
проявить свой талáнт(покáзывать себя)
脱颖而出的日语翻译
袋(ふくろ)の中(なか)の錐(きり)が袋(ふくろ)を破(やぶ)って出(で)る;才能(さいのう)が表(おもて)に現(あら)われるたとえ