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
萍踪浪迹
萍踪浪迹
píng zōng làng jì
拼音:píng zōng làng jì
注音:ㄆ一ㄥˊ ㄗㄨㄥ ㄌㄤˋ ㄐ一ˋ
繁体:萍蹤浪跡
萍踪浪迹包含的字
包含萍踪浪迹的词
萍踪浪迹的基本释意
[ píng zōng làng jì ]

像浮萍、波浪一般的无定。比喻到处漂泊,没有固定的住所。

萍踪浪迹的详细介绍
  • 【解释】:象浮萍、波浪一般的无定。比喻到处漂泊,没有固定的住所。
  • 【出自】:明·汤显祖《牡丹亭》第二十出:“恨怱怱,萍踪浪影,风剪了玉芙蓉。”
  • 【示例】:只是此人不是本国之人,~。
    ◎明·凌濛初《二刻拍案惊奇》卷二
  • 【语法】:联合式;作谓语、定语、宾语;含贬义
萍踪浪迹的词语解释

萍踪浪迹[ píng zōng làng jì ]

⒈  像浮萍在水中,飘泊不定。比喻行踪无定。

相公这样人家,萍踪浪迹,你那里去寻他?——明·徐霖《绣襦记》

have no fixed abode because of constant traveling;

⒉  亦作“萍踪梗迹”

萍踪浪迹的国语辞典

萍踪浪迹[ píng zōng làng jī ]

⒈  萍随水流,踪迹难料。比喻人四处飘泊,行踪不定。明·杨柔胜也作「萍踪靡定」、「萍踪浪影」、「萍踪梗迹」。

《玉环记·第一四出》:「萍踪浪迹,此生无所依。」
《红楼梦·第四七回》:「你又不大在家,知道你天天萍踪浪迹,没个一定的去处。」

萍踪浪迹的释意
象浮萍、波浪一般的无定。比喻到处漂泊,没有固定的住所。
萍踪浪迹的百科
汉语四字成语,出处明·汤显祖《牡丹亭》第二十出,用来比喻到处漂泊,没有固定的住所。
萍踪浪迹的出处
明 徐霖《绣襦记》:“相公这样人家,萍踪浪迹,你那里去寻他?”
萍踪浪迹的例子
只是此人不是本国之人,萍踪浪迹。(明 凌濛初《二刻拍案惊奇》卷二)
萍踪浪迹的感情
萍踪浪迹是贬义词。
萍踪浪迹的用法
联合式;作谓语、定语、宾语;含贬义。
萍踪浪迹的英文翻译
have no fixed abode because of constant traveling(float about free as duckweed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