兵符
兵符
bīng fú
拼音:bīng fú
注音:ㄅ一ㄥ ㄈㄨˊ
兵符包含的字
包含兵符的词或成语
兵符的基本释意
[ bīng fú ]

1.古代调遣军队、更换将领所用的符节(凭证)。

2.兵书。

兵符的词语解释

兵符[ bīng fú ]

⒈  古时调遣军队的凭证。

嬴闻晋鄙之兵符常在王卧内。——《史记·魏公子列传》

commander's tally;

⒉  兵书。

天遣玄女下,受黄帝兵符,伏蚩尤。——《史记·五帝本纪》

book on the art of War;

兵符的国语辞典

兵符[ bīng fú ]

⒈  古代武将发布命令的信符。

《史记·卷七七·魏公子传》:「嬴闻晋鄙之兵符常在王卧内,而如姬最幸,出入王卧内,力能窃之。」
《三国演义·第五回》:「次日筑台三层,遍列五方旗帜,上建白旄黄钺,兵符将印,请绍登坛。」

⒉  兵书。

兵符的详细介绍
  1. 古代调兵遣将用的一种凭证。

    《史记·魏公子列传》:“ 嬴 ( 侯嬴 )闻 晋鄙 之兵符常在王卧内,而 如姬 最幸,出入王卧内,力能窃之。” 唐 刘禹锡 《汴州刺史厅壁记》:“ 长庆 四年,詔书命 河南 尹 敦煌 令狐公 来莅来刺,锡之介圭、使印、兵符。”京剧《取南郡》第十四场:“如此 南郡 城池兵符印信,一并交与先生掌管,本帅带兵出城助战去也。”

  2. 借指兵权。

    《南史·刘峻传》:“ 敬通 当 更始 世,手握兵符,跃马肉食。” 清 洪楝园 《后南柯·立约》:“手握兵符自主张。” 子虚子 《湘事记·军事篇一》:“ 忠浩 颇负 湘 望,既握兵符,隐以 曾国藩 平 洪 杨 自命,反对革命最力。”

  3. 兵书,兵法。

    唐 李峤 《安辑岭表事平罢归》诗:“絳宫韜将略, 黄石 寝兵符。”

兵符的释意
古代调兵遣将用的一种凭证; 借指兵权; 兵书﹐兵法。
兵符的百科
兵符,指古代传达命令或调兵遣将所用的凭证。用铜,玉或木石制成,作虎型,又称虎符。制成两半,右半留存在国君,左半交给统帅。调发军队时,必须在符验合后,方能生效。
兵符的英文翻译
book on the art of War; commander's tally