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-
1.四座关塞。秦 汉 时“四关”,指 函谷关、武关、散关 和 萧关。《史记·项羽本纪》“关中 阻山河四塞”裴駰 集解引 徐广 曰:“东 函谷,南 武关,西 散关,北 萧关。”唐 司马贞 索隐:“关中,咸阳 也。东 函谷,南 嶢、武,西 散关,北 萧关,在四关之中。”
2.四座关塞。晋 时“四关”,则指东 成皋,南 伊阙,北 孟津,西 函谷。《文选·鲍照<结客少年场行>》:“升高临四关,表里望皇州。”李善 注引 陆机《洛阳记》“洛阳 有四关:东 成皋,南 伊闕,北 孟津,西 函谷。”
3.指长安。《后汉书·光武帝纪赞》:“三河未澄,四关重扰。”李贤 注:“四关,谓 长安 四塞之国。”
4.指耳、目、心、口。《淮南子·本经训》:“故闭四关,止五遁,则与道沦。”高诱 注:“四关,耳、目、心、口。”
5.中医学名词。指肩、肘、髋、膝四关节或两肘和两膝的关节。
四关[ sì guān ]
⒈ 四座关塞。秦汉时“四关”,指函谷关、武关、散关和萧关。
⒉ 四座关塞。晋时“四关”,则指东成皋,南伊阙,北孟津,西函谷。
⒊ 指长安。
⒋ 指耳、目、心、口。
⒌ 中医学名词。指肩、肘、髋、膝四关节或两肘和两膝的关节。
四关[ sì guān ]
⒈ 地名:(1) 秦之四关,指东函谷关,南武关,西散关,北萧关。(2) 汉洛阳四关,指东方成皋关,南方伊阙关,西方函谷关,北方孟津关。
⒉ 道家指心、口、耳、目。
引《淮南子·本经》:「故闭四关,止五遁,则与道沦。」
四座关塞。
秦 汉 时“四关”,指 函谷关 、 武关 、 散关 和 萧关 。《史记·项羽本纪》“ 关中 阻山河四塞” 裴駰 集解引 徐广 曰:“东 函谷 ,南 武关 ,西 散关 ,北 萧关 。” 唐 司马贞 索隐:“ 关中 , 咸阳 也。东 函谷 ,南 嶢 、 武 ,西 散关 ,北 萧关 ,在四关之中。”
四座关塞。
晋 时“四关”,则指东 成皋 ,南 伊阙 ,北 孟津 ,西 函谷 。《文选·鲍照<结客少年场行>》:“升高临四关,表里望皇州。” 李善 注引 陆机 《洛阳记》“ 洛阳 有四关:东 成皋 ,南 伊闕 ,北 孟津 ,西 函谷 。”
指长安。
《后汉书·光武帝纪赞》:“三河未澄,四关重扰。” 李贤 注:“四关,谓 长安 四塞之国。”
指耳、目、心、口。
《淮南子·本经训》:“故闭四关,止五遁,则与道沦。” 高诱 注:“四关,耳、目、心、口。”
中医学名词。指肩、肘、髋、膝四关节或两肘和两膝的关节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