词

yuán míng yuán
拼音:yuán míng yuán
注音:ㄩㄢˊ ㄇ一ㄥˊ ㄩㄢˊ
繁体:圓明園
包含圆明园的词或成语
圆明园的基本释意
-
清代皇帝的宫苑。建于清康熙中至乾隆初。在今北京海淀区。与长春园、万春园(也叫绮春园)合称圆明三园。分朝寝区、后湖区、福海、后湖北小园等园区。有西洋楼、万花阵、大水法、上下天光、万方安和、方壶胜境、蓬岛瑶台等四十多处胜景,素有“万园之园”的美誉。咸丰十年(1860)被英法联军洗劫,仅存遗址。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。
圆明园的词语解释
圆明园[ yuán míng yuán ]
⒈ 中国清代皇家御苑。在北京西郊颐和园东。原是1709年康熙赐予雍正的别墅,雍正即位后于1725年建为苑囿。乾隆时大加扩建。圆明园通常指圆明、长春、绮春三园。建在湖泊密布的平原上,占地320公顷,水面占35%。除圆明园前部中轴线上的正大光明殿和后面的九州、清宴两组建筑具有宫殿性质外,其余上百组大小建筑群都是分布在湖边岛上的园林建筑,其中后湖、福海景物最密集。三园于1860年被英法联军焚毁,现仅“西洋楼”存留断壁残垣。
英Winter palace;
圆明园的国语辞典
圆明园[ yuán míng yuán ]
⒈ 在北平市西北,清康熙时建,雍正帝夏日在此避暑听政,乾隆时增筑,宏丽闻名中外,西人称为「夏宫」。咸丰十年秋,英法联军破京师,入园劫掠珍宝,纵火焚烧,殿宇尽毁,王闿运有《圆明园词》纪其事。
圆明园的详细介绍
清 代名园之一。遗址在 北京 海淀 附近。原为 明 代故园。
康熙 四十八年赐予 胤禛 ( 雍正 )。 雍正 即位后大加扩建, 乾隆 踵其事,至 嘉庆 始建成环绕 福海 的 圆明 、 万春 、 长春 三园,总称“圆明园”。园地周围广达二十余里,半水半陆,园景汇集了当时 江 南若干名园的特点,集我国古代造园艺术精华,被誉为“万园之园”。 咸丰 十年 英 法 联军劫掠园中珍物,并纵火焚烧。今仅存残迹。
圆明园的释意
园林。遗址在北京海淀区东部。初为明代私家园林,后归清内府。1709年为皇四子赐园◇历经扩建,在其东邻和东南邻建附园长春园和绮春(后改万春)园,合称圆明三园。嘉庆间续有增修。园内大小建筑一百二十余处,以水景为主,总占地约350公顷,被誉为万园之园”。1860年遭英法联军焚毁。1983年北京市人民政府集资修理,万春园、福、万花阵(欧式迷宫)等逐一恢复,定名为圆明园遗址公园”。
圆明园的英文翻译
Yuanmingyuan, the Old Summer Palace, destroyed by the British and French army in 186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