词

mò zǐ
拼音:mò zǐ
注音:ㄇㄛˋ ㄗˇ
包含墨子的词或成语
墨子的基本释意
-
1.(约前468—前376)春秋战国之际思想家,墨家创始人。名翟,相传原为宋国人,后长期住在鲁国。主张“兼爱”“非攻”,提倡刻苦学习,反对不劳而食,是儒家的主要反对派。承认天地鬼神的存在,有宗教色彩。长于辩论,对古代逻辑学的形成有重要贡献。其主要思想保存于《墨子》一书中。
2.书名。战国时期墨家学派的著作总集。现存五十三篇。其中《兼爱》《非攻》《天志》《明鬼》《尚贤》《尚同》《非乐》《节用》等篇反映了墨子的思想。《经上》《经下》《经说上》《经说下》《大取》《小取》六篇是后期墨家的哲学、逻辑学和科学论著。
墨子的词语解释
墨子[ mò zǐ ]
⒈ (约前468-前376)春秋战国之际思想家、政治家,墨家的创始人。名翟。相传原为宋国人,后长期住在鲁国,收徒讲学,成为儒家的反对派。主张“兼爱”,即天下人应相爱互利,不应有亲疏贵贱之别。思想上有唯物主义倾向,但也有宗教迷信成分。墨子学说在当时思想界影响很大。著作编入《墨子》。
墨子的国语辞典
墨子[ mò zǐ ]
⒈ 战国时鲁人墨翟。参见「墨翟」条。
⒉ 书名。墨家思想的代表著作。传为战国宋墨翟撰,十五卷。注者以孙诒让闲诂最为详审。
英语Mozi (c. 470-391 BC), founder of the Mohist School 墨家[Mo4 jia1] of the Warring States Period (475-220 BC)
德语Mozi (Eig, Pers, 470 - 390 v.Chr.)
法语Mo Zi
墨子的释意
春秋战国之际思想家、政治家,墨家的创始人。名翟。相传原为宋国人,后长期住在鲁国,收徒讲学,成为儒家的反对派。主张兼爱”,即天下人应相爱互利,不应有亲疏贵贱之别。思想上有唯物主义倾向,但也有宗教迷信成分。墨子学说在当时思想界影响很大。著作编入《墨子》。
墨子的英文翻译
Mozi (c. 470-391 BC), founder of the Mohist School 墨家of the Warring States Period (475-220 BC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