词

tài cháng
拼音:tài cháng
注音:ㄊㄞˋ ㄔㄤˊ
太常的基本释意
-
官名,掌礼乐郊庙社稷事宜。
太常的词语解释
太常[ tài cháng ]
⒈ 官名,掌礼乐郊庙社稷事宜。
例献之太常。——明·刘基《郁离子·千里马篇》
英an offical who controls ritual,god of land and god of grains;
太常的国语辞典
太常[ tài cháng ]
⒈ 职官名。掌理宗庙礼仪。秦时置奉常,汉更名为太常,历代沿用之。
引《汉书·卷一九·百官公卿表上》:「奉常,秦官,掌宗庙礼仪,有丞。景帝五年更名太常。」
⒉ 画有日月星辰等图案的旗帜。
引《书经·君牙》「纪于太常」汉·孔安国·传:「王之旌旗,画日月,曰太常。」
英语Minister of Ceremonies in imperial China, one of the Nine Ministers 九卿[jiu3 qing1]
德语Amt für Kultus und Opfer
太常的详细介绍
古代旌旗名。
《书·君牙》:“厥有成绩,纪於太常。” 孔 传:“王之旌旗画日月曰太常。”《文选·张衡<东京赋>》:“建辰旒之太常,纷焱悠以容裔。” 薛综 注:“辰谓日月星也,画之於旌旗,垂十二旒,名曰太常。”
官名。
秦 置奉常, 汉景帝 六年更名太常,掌宗庙礼仪,兼掌选试博士。历代因之,则为专掌祭祀礼乐之官。 北魏 称太常卿, 北齐 称太常寺卿, 北周 称大宗伯, 隋 至 清 皆称太常寺卿。参阅《汉书·百官公卿表上》、《通典·职官七》。
太常的释意
古代旌旗名; 官名。秦置奉常﹐汉景帝六年更名太常﹐掌宗庙礼仪﹐兼掌选试博士。历代因之﹐则为专掌祭祀礼乐之官。北魏称太常卿﹐北齐称太常寺卿﹐北周称大宗伯﹐隋至清皆称太常寺卿。参阅《汉书.百官公卿表上》﹑《通典.职官七》。
太常的英文翻译
Minister of Ceremonies in imperial China, one of the Nine Ministers 九卿