宰相
宰相
zǎi xiàng
拼音:zǎi xiàng
注音:ㄗㄞˇ ㄒ一ㄤˋ
宰相包含的字
宰相的基本释意
[ zǎi xiàng ]

别称中堂。中国古代以对君主负责总揽政务的人为宰相。但各朝代均另有正式官名,其职权范围也有不同。

宰相的词语解释

宰相[ zǎi xiàng ]

⒈  辅助帝王掌管国事的最高官员的通称。

此为宰相听事诚隘。(听事,即“厅事”,大厅;处理公事,接待宾客的厅堂。)。——宋·司马光《训俭示康》
实宰相之职也。——清·梁启超《谭嗣同传》

prime minister (in feudal China);

宰相的国语辞典

宰相[ zǎi xiàng ]

⒈  职官名。我国君主时代君主的最高幕僚,为百官之长,历代名称不同。如秦汉的丞相、相国、三公,唐宋的中书、门下、尚书三省长官及同平章事。

辅弼 首相 宰辅 宰衡

英语prime minister (in feudal China)​

德语erster Minister (S)​, Kanzler (S)​, Kanzlerin (S)​, Reichskanzler (S)​

法语premier ministre (en Chine féodale)​

宰相的详细介绍
  1. 《韩非子·显学》:“明主之吏,宰相必起於州部,猛将必起於卒伍。”本为掌握政权的大官的泛称,后来用以指历代辅助皇帝、统领群僚、总揽政务的最高行政长官。如 秦 汉 之丞相、相国、三公, 唐 宋 之中书、门下、尚书三省长官及同平章事, 明 清 之大学士等。

    《汉书·王陵传》:“宰相者,上佐天子理阴阳,顺四时,下遂万物之宜,外填抚四夷诸侯,内亲附百姓,使卿大夫各得任其职也。” 北齐 颜之推 《颜氏家训·省事》:“或有劫持宰相瑕疵,而获酬谢,或有諠聒时人视听,求见发遣。” 清 倪瑞璿 《阅<明史·马士英传>》诗:“王师问罪近 江 濆,宰相中书醉未闻。”

宰相的释意
指中国封建王朝中的最高行政长官。直接对皇帝负责,辅佐皇帝总理国政,治理天下。但历代对此职的称呼及其所有的职权各有不同。
宰相的近义词
宰相的英文翻译
prime minister (in feudal China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