词

kāng yǒu wéi
拼音:kāng yǒu wéi
注音:ㄎㄤ 一ㄡˇ ㄨㄟˊ
繁体:康有爲
包含康有为的词或成语
康有为的基本释意
-
(1858—1927)戊戌变法时期资产阶级改良派代表人物。原名祖诒,字广厦,号长素,又号更生,广东南海(今广州)人。青年时曾向西方国家寻求救国真理。中日甲午战争后,联合在京会试的举人一千三百余名上“万言书”,要求拒签中日和约,迁都抗战,变法维新,改君主专制为君主立宪。后积极宣传变法维新思想。1898年光绪帝任用他和梁启超等人参与政事,实行变法,遭到顽固势力反对。变法失败,逃往日本。和梁启超等组织保皇党反对孙中山领导的资产阶级革命。1917年赞助张勋复辟。著有《新学伪经考》《孔子改制考》《大同书》等。
康有为的词语解释
康有为[ kāng yǒu wéi ]
⒈ (1858年3月19日—1927年3月31日)原名祖诒,字广厦,号长素,又号明夷、更甡、西樵山人、游存叟、天游化人,广东省广州府南海县丹灶苏村人,人称康南海,中国晚清时期重要的政治家、思想家、教育家,资产阶级改良主义的代表人物。
英Kang Youwei;
康有为的国语辞典
康有为[ kāng yǒu wéi ]
⒈ 人名。(西元1858~1927)字长素,改字更生,晚年又字更甡,清学者及政治家,南海人。治经以今文为宗,旁采当时流行的西洋学术思想,自成一家言。光绪二十四年,以工部主事赞德宗行新政,失败后亡命日本,组织保皇党;民国成立后,谋复辟,迄无成。著有《孔子改制考》、《新学伪经考》、《大同书》、《春秋董氏学》、《春秋笔削大义微言考》、《孟子微》等多种。
康有为的释意
近代政治家、思想家。广东南海人。光绪进士。1895年甲午战争爆发后在北京联合一千三百多名举人上书,要求拒和抗战,变法图强,史称公车上书”◇与梁启超组织政治团体强学会、保国会,宣传变法。1898年受到光绪皇帝召见,促成百日维新。变法失败后,组织保皇会。1917年伙同张勋复辟失败。著有《新学伪经考》、《孔子改制考》、《大同书》等。
康有为的英文翻译
Kang Youwei (1858-1927), Confucian intellectual, educator and would-be reformer, main leader of the failed reform movement of 1898