懿旨
懿旨
yì zhǐ
拼音:yì zhǐ
注音:一ˋ ㄓˇ
懿旨包含的字
懿旨的基本释意
[ yì zhǐ ]

指皇太后或皇后的命令。

懿旨的词语解释

懿旨[ yì zhǐ ]

⒈  皇太后或皇后的诏令。

黄门传懿旨曰:“太后特宣大将军,余人不许辄入。”——《三国演义》

empress's order;

懿旨的国语辞典

懿旨[ yì zhǐ ]

⒈  旧称皇太后或皇后的诏令。

《三国演义·第三回》:「黄门传懿旨云:『太后特宣大将军,余人不许辄入。』」
《西游记·第五回》:「我等恐迟了王母懿旨,是以等不得大圣,故先在此摘桃,万望恕罪。」

英语an imperial decree

懿旨的详细介绍
  1. 古用以称皇后、皇太后或皇妃、公主等的命令。亦用为贵显人家长辈妇人命令的敬称。

    金 董解元 《西厢记诸宫调》卷三:“妾奉夫人懿旨,送先生归馆。”《三国演义》第三回:“黄门传懿旨云:‘太后特宣大将军,餘人不许輒入。’”《西游记》第五回:“仙女近前道:‘我等奉 王母 懿旨,到此摘桃设宴。’”

懿旨的释意
古时皇太后或皇后的诏令黄门传出懿旨。
懿旨的百科
中国历代统治者对公文都有明确的规定。秦代上行文为奏,下行文为制、诏。汉代上行文区分为四品:章、奏、表、议;下行文分为四类:策书、制书、诏书、戒书。魏晋南北朝公文同前代大略相似。隋代公文大都是梁代定制。唐代下行公文有六:制、敕、册、令、教、符;上行公文也有六:表、状、笺、启、辞、牒;平行公文有三:关、移、刺。宋代公文上承唐代体制,种类更趋繁杂。元代公文略有变化,如诏令称圣旨,命令称令旨,指令称懿旨,并增加了一些新的文体,如行移、申状之文。所以对于皇帝的诏令称为圣旨,对于皇太后或皇后的诏令或指令称为懿旨·
懿旨的英文翻译
an imperial decre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