抱佛脚
抱佛脚
bào fó jiǎo
拼音:bào fó jiǎo
注音:ㄅㄠˋ ㄈㄛˊ ㄐ一ㄠˇ
繁体:抱佛腳
抱佛脚包含的字
抱佛脚的基本释意
[ bào fó jiǎo ]

谚语:“平时不烧香,急来抱佛脚”。原来比喻平时没有联系,临时慌忙恳求,后来多指平时没有准备,临时慌忙应付。

抱佛脚的词语解释

抱佛脚[ bào fó jiǎo ]

⒈  从谚语“平时不烧香,临时抱佛脚”,原比喻平时没联系,临时慌忙恳求,后比喻平时没准备,临时慌忙应付。

事到临头,你只好去抱佛脚了。

clasp Buddha's feet-profess devotion only when in trouble;

抱佛脚的国语辞典

抱佛脚[ bào fó jiǎo ]

⒈  信仰佛教,钻研佛理。唐·孟郊〈读经〉诗:「垂老抱佛脚,教妻读黄经。」后比喻平时没有准备,临时仓皇应付。

《喻世明言·卷一〇·滕大尹鬼断家私》:「自从倪太守亡后,从不曾见善继一盘一盒,岁时也不曾酒杯相及。今日大块银子送来,正是『闲时不烧香,急来抱佛脚』,各各暗笑,落得受了买东西吃。」

抱佛脚的详细介绍
  1. 唐 孟郊 《读经》诗:“垂老抱佛脚,教妻读黄经。”谓年老方信佛,求佛保佑。后因称事前无准备而临事慌忙应付为抱佛脚。

    宋 刘攽 《中山诗话》:“ 王丞相 喜谐謔,一日,论沙门道,因曰:‘投老欲依僧。’客遽对曰:‘急则抱佛脚。’ 王 曰:‘投老欲依僧,是古诗一句。’客曰:‘急则抱佛脚,是俗谚全语。上去投,下去脚,岂不的对也。’ 王 大笑。” 明 张谊 《宦游纪闻》:“﹝人有犯罪应诛者﹞恐急,奔往某寺中抱佛脚……故俗谚云:‘閒时不烧香,急来抱佛脚。’” 清 李渔 《怜香伴·贿荐》:“[浄]如今遇着个作孽的宗师,忽然要来岁考……[末丑] 周相公 原来在此抱佛脚。”

抱佛脚的释意
比喻平时没联系,临时慌忙恳求,后比喻平时没准备,临时慌忙应付。
抱佛脚的百科
宋朝时期,王安石与客人闲谈,偶然谈到佛经,他感慨地说:“投老欲依僧”,表示想与和尚去做伴。旁人加上一句“急来抱佛脚”。王安石不悦,那人说古诗对谚语,如改成对联则成为“老欲依僧,急来抱佛”,头脚相对。
抱佛脚的近义词
抱佛脚的反义词
抱佛脚的例子
钱钟书《围城》:“只可惜这些事实虽然有趣,演讲时用不着它们,该另抱佛脚。”
抱佛脚的感情
抱佛脚是贬义词。
抱佛脚的用法
作谓语、定语、宾语;指慌忙应付。
抱佛脚的英文翻译
clasp Buddha\'s feet-profess devotion only when in troubl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