散乐
散乐
sǎn yuè
拼音:sǎn yuè
注音:ㄙㄢˇ ㄩㄝˋ
繁体:散樂
散乐包含的字
散乐的基本释意
[ sǎn yuè ]

1.古代乐舞名。原指周代民间乐舞。

2.宋元以后指民间艺人。亦指民间剧团。

散乐的词语解释

散乐[ sàn lè ]

⒈  古代乐舞名。原指周代民间乐舞。南北朝后,成为“百戏”的同义语。

⒉  宋元以后指民间艺人。亦指民间剧团。

散乐的国语辞典

散乐[ sǎn yuè ]

⒈  一种乐曲:(1)​ 先秦的一种宫廷乐舞。专指六乐及小舞以外,由低级乐官所掌握的民间乐舞。汉·郑玄·注:「散乐,野人为乐之善者。若今黄门倡矣。」(2)​ 南北朝后各种戏、乐的表演。

《周礼·春官·旄人》:「掌教舞散乐,舞夷乐。」
《周书·卷七·宣帝纪》:「散乐杂戏鱼龙烂漫之伎,常在目前。」
《旧唐书·卷二九·音乐志二》:「散乐者,历代有之,非部伍之声,俳优歌舞杂奏……如是杂变,总名百戏。」

⒉  宋、元以后,称民间艺人或专业戏曲艺人为「散乐」。

《永乐大典戏文三种·宦门子弟错立身·第一出》:「因迷散乐王金榜,致使爹爹捍离门。」

散乐的详细介绍
  1. 古代乐舞名。原指 周 代民间乐舞。

    南北朝 后,成为“百戏”的同义语。《周礼·春官·旄人》:“掌教舞散乐、舞夷乐。” 郑玄 注:“散乐,野人为乐之善者,若今黄门倡矣。”《周书·宣帝纪》:“散乐杂戏、鱼龙烂漫之伎常在目前。”《旧唐书·音乐志二》:“散乐者,歷代有之,非部伍之声,俳优歌舞杂奏……总名百戏。”

  2. 宋 元 以后指民间艺人。亦指民间剧团。

    宋 赵彦卫 《云麓漫钞》卷十二:“今人呼路岐乐人为散乐。” 宋 无名氏 《错立身》戏文第一出:“因迷散乐 王金榜 ,致使爹爹捍离门。” 宋 无名氏 《错立身》戏文第四出:“老身幼习伶伦,生居散乐。” 元 汤式 《一枝花·子弟每心寄青楼爱人》套曲:“少不得留与青楼做散乐,倒不眊眊。”

散乐的释意
古代乐舞名。原指周代民间乐舞。南北朝后,成为'百戏'的同义语; 宋元以后指民间艺人。亦指民间剧团。
散乐的百科
散乐即中国的百戏和杂戏,它是由周代的民间乐舞发展而成的曲艺、杂耍和音乐结合成的一种节目。唐代年间与唐乐一起传入日本。日本对散乐非常重视,朝廷指定散乐户,以演奏散乐为世业,受国家的保护和奖励。
散乐的近义词
散乐的英文翻译
San l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