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-
1.文才和武艺:~双全。
2.文治和武功:~并用,垂拱而治。
3.文臣和武将:满朝~。
文武[ wén wǔ ]
⒈ 文德与武功;文治与武事。特指武事、军事。周文王与周武王。犹言温猛。指文火和武火。文臣和武将,文武官员。文才和武略。
文武[ wén wǔ ]
⒈ 文才与武艺。
引《汉书·卷六七·朱云传》:「平陵朱云,兼资文武,忠正有智略。」
《新唐书·卷九八·王珪传》:「兼资文武,出将入相,臣不如靖。」
⒉ 文臣、武将。
引《三国演义·第四回》:「九月朔,请帝升嘉德殿,大会文武。」
《西游记·第一二回》:「我大唐皇帝十分好善,满朝的文武,无不奉行。」
⒊ 文德教化和武备防御。
引《史记·卷一一九·循吏传·序》:「文武不备,良民惧然身修者,官未曾乱也。」
⒋ 周文王与武王的合称。
引《礼记·中庸》:「文武之政,布在方策。」
英语civil and military
德语Ziviles und Militärisches
法语civil et militaire
文德与武功;文治与武事。
《诗·周颂·雝》:“宣哲维人,文武维后。” 郑玄 笺:“又徧使天下之人有才知以文德武功为之君故。”《吕氏春秋·不广》:“文武尽胜,何敌之不服。”《史记·循吏列传论》:“文武不备,良民惧然身修者,官未曾乱也。”
特指武事、军事。
宋 范仲淹 《上执政书》:“臣僚之中,素有才识,可赐 孙 吴 之书,使知文武之方。”
文才和武略。
《诗·小雅·六月》:“文武吉 甫 ,万邦为宪。” 朱熹 集传:“非文无以附众,非武无以威敌,能文能武,则万邦以之为法矣。”《汉书·朱云传》:“ 平陵 朱云 ,兼资文武。” 唐 韩愈 《举马摠自代状》:“前件官文武兼资,宽猛得所。” 宋 苏轼 《上神宗皇帝书》:“陛下生知之性,天纵文武。”
文臣和武将,文武官员。
《南史·宋纪上·武帝》:“謁 汉 长陵 ,大会文武於 未央殿 。” 五代 牛希济 《奉诏赋蜀主降唐》诗:“满城文武欲朝天,不觉邻师犯塞烟。”《水浒传》第九三回:“众文武见杀了四个大臣,都要来捉 李逵 。” 曹禺 《王昭君》第二幕:“他的酒量吓着了一朝文武。”
犹言温猛。指文火和武火。
宋 陶穀 《清异录·药》:“火须文武、紧慢得中。”参见“ 文武火 ”。
周文王 与 周武王 。
《诗·大雅·江汉》:“ 文 武 受命, 召公 维翰。” 郑玄 笺:“昔 文王 、 武王 受命, 召康公 为之楨榦之臣以正天下。”《礼记·中庸》:“ 仲尼 祖述 尧 舜 ,宪章 文 武 。” 宋 苏轼 《石鼓》诗:“勋劳至大不矜伐, 文 武 未远犹忠厚。” 清 方苞 《<周官析疑>序》:“即按其文辞,舍《易》《春秋》, 文 、 武 、 周 、 召 以前之诗书,无与之并者矣。” 梁启超 《变法通议·论幼学》:“张而不弛, 文 武 不能也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