瑟缩
瑟缩
sè suō
拼音:sè suō
注音:ㄙㄜˋ ㄙㄨㄛ
繁体:瑟縮
瑟缩包含的字
包含瑟缩的词或成语
瑟缩的基本释意
[ sè suō ]

1.哆嗦;发抖。

2.身体因寒冷而蜷缩。

瑟缩的词语解释

瑟缩[ sè suō ]

⒈  身体因寒冷、惊恐等而蜷缩、抖动。

他向着大方凳,坐在小凳上;便很惊惶地站了起来,失了色瑟缩着。——《风筝》
他瑟瑟缩缩地走到任天华面前。——丁玲《太阳照在桑乾河上》

cower; curl up with cold;

瑟缩的国语辞典

瑟缩[ sè suō ]

⒈  蜷缩,不伸展的样子。

《吕氏春秋·仲夏纪·适音》:「筋骨瑟缩不达,故作为舞以宣导之。」
《聊斋志异·卷二·陆判》:「众睹之,瑟缩不安于座。仍请负去。」

⒉  犹豫迟缓的样子。

唐·牛僧孺〈崔相国群家庙碑〉:「九州岁贡,瑟缩不集。」

⒊  状声词。形容风雨的声音。

宋·苏轼〈洞庭春色赋〉:「卧松风之瑟缩,揭春溜之淙潺。」

瑟缩的详细介绍
  1. 收缩;蜷缩。

    《吕氏春秋·古乐》:“民气鬱閼而滞著,筋骨瑟缩不达,故作为舞以宣导之。” 陈奇猷 集释:“瑟缩犹言收缩。筋骨收缩,故不达。” 宋 王安石 《和钱学士喜雪》:“山鸦瑟缩相依立,邑犬跳梁未肯归。” 清 姚燮 《卖菜妇》诗:“棉衣已典,无钱不可赎,娇儿瑟缩抱娘哭。” 鲁迅 《野草·秋野》:“她于是一笑,虽然颜色冻得红惨惨地,仍然瑟缩着。”

  2. 迟缓;迟疑。

    唐 牛僧孺 《相国崔群家庙碑》:“九州岁贡,瑟缩不集。” 明 宋濂 《恭跋御赐诗后》:“臣举觴至口端,又復瑟缩者三。上笑曰:‘男子何不慷慨为!’”

  3. 象声词。形容风雨之声。

    宋 苏轼 《洞庭春色赋》:“卧松风之瑟缩,揭春溜之淙潺。” 元 揭傒斯 《黄鹄山听雨得清字》诗:“瀟洒松上来,瑟缩花间鸣。” 王闿运 《到广州与妇书》:“乳枝磬落,松风瑟缩。”

瑟缩的释意
蜷缩筋骨瑟缩; 形容风雨声寒风瑟缩。
瑟缩的百科
瑟缩是象声词,指身体因寒冷、受惊等而蜷缩抖动。也指迟缓;迟疑。
瑟缩的近义词
瑟缩的英文翻译
to cower; to shrink; to curl up shivering (from cold); timid and trembling (in fear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