词
shí gǔ wén
拼音:shí gǔ wén
注音:ㄕˊ ㄍㄨˇ ㄨㄣˊ
包含石鼓文的词或成语
石鼓文的基本释意
-
春秋战国间秦国在十个鼓形石上的刻文。唐初在陕西凤翔发现。石鼓上用籀(zhòu)文(即大篆)分刻十首四言诗,记述秦国君的游猎情况,故又名猎碣。是中国现已发现的最早刻石文字。
石鼓文的词语解释
石鼓文[ shí gǔ wén ]
⒈ 石鼓上刻的铭文,也指这种铭文所用的字体。石鼓是战国时秦国留存下来的文物,略象鼓,共有十个,上面刻有四言诗铭文,唐代初年在今陕西凤翔县发现,现存北京。
英inscriptions on drum-shaped stone blocks of the Warring States Period (475—221 B.C.);
石鼓文的国语辞典
石鼓文[ shí gǔ wén ]
⒈ 东周时秦人刻在鼓形石上的刻石文字。唐朝时在天兴三畤原出土(今陕西省宝鸡市),共有十块,每面环刻一首四言诗,内容多为歌颂田原之美和秦国国君的游猎情形。字体介于籀篆之间,其中一石字已磨灭,其余九石也有残缺。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刻石文字。
英语early form of Chinese characters inscribed in stone, a precursor of the small seal 小篆[xiao3 zhuan4]
石鼓文的详细介绍
东周 初 秦国 刻石文字。在十块鼓形石上,用籀文分刻十首四言韵文,记述 秦国 国君的游猎情况。后世亦称为“猎碣”。
唐 初在 天兴 (今 陕西省 宝鸡市 ) 三畤原 出土。 杜甫 韩愈 等都有诗篇歌咏, 欧阳询 、 虞世南 、 褚遂良 都极推重其书法。现在一石字已磨灭,其余九石也有残缺。藏 北京 故宫博物院。 唐 韩愈 《石鼓歌》:“ 张生 手持石鼓文,劝我试作石鼓歌。” 清 黄遵宪 《己亥杂诗》之五二:“象形文字鸿荒祖,石鼓文同石柱铭。” 郭沫若 《古代文字之辩证的发展三》:“最著名的是 东周 初年的所谓‘石鼓文’。”参见“ 石鼓 ”。
石鼓文的释意
战国秦的刻石文字。因刻在鼓形的碣石上,故称。共十块石,每块刻四言诗一首,体制与《诗经》相近,咏秦国国君游猎情形,因也称猎碣”。所刻字体为秦始皇统一文字之前的大篆(即籀文”)。结构严谨,历来受到书法评论家的高度评价。是中国现存最早的刻石文字。
石鼓文的英文翻译
early form of Chinese characters inscribed in stone, a precursor of the small seal 小篆