缓刑
缓刑
huǎn xíng
拼音:huǎn xíng
注音:ㄏㄨㄢˇ ㄒ一ㄥˊ
繁体:緩刑
缓刑包含的字
包含缓刑的词或成语
缓刑的基本释意
[ huǎn xíng ]

按法律规定暂不执行刑罚,给予一定的考验期,由公安机关考察,所在单位或基层组织予以配合,犯罪人接受考验的刑罚宣告制度。人民法院对于被判处拘役、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,根据其犯罪情节和悔罪表现,适用缓刑确实不致再危害社会的,才可以宣告。缓刑期间没有再犯新罪,原判刑罚不再执行;如又犯新罪,则应当撤销缓刑,对新罪作出判决,把新罪与前罪按数罪并罚处理。

缓刑的词语解释

缓刑[ huǎn xíng ]

⒈  法律名词,即受刑之宣告后,依据特定情形,在一定时期内暂缓执行。

probation; temperarily suspend the execution of a sentence;

缓刑的国语辞典

缓刑[ huǎn xíng ]

⒈  宽减刑罚。

《汉书·卷五一·贾山传》:「平狱缓刑,天下莫不说喜。」

⒉  犯人经受刑宣告后,依据特定情形,在一定期间内,暂缓执行,称为「缓刑」。此为鼓励轻罪受刑人改过向善的一种制度。各国的缓刑制度因内容不同而分为宣告犹豫、执行犹豫及附条件赦免三种。犯人若于缓刑期间,故意犯罪,被判有期徒刑以上时,应撤销缓刑,重新执行原宣告之刑。

缓刑的详细介绍
  1. 放宽刑罚。

    《周礼·地官·大司徒》:“以荒政十有二,聚万民:一曰散利,二曰薄征,三曰缓刑。” 贾公彦 疏:“三曰缓刑者,谓凶年犯刑缓纵之。” 汉 刘向 《说苑·贵德》:“ 孝宣皇帝 初即位,守廷尉吏 路温舒 上书言尚德缓刑。” 明 方孝孺 《凝命神宝颂》:“上帝之心,恶杀好生。皇宣慈惠,任德缓刑。”

  2. 法律规定在一定条件下,对犯人所判处的刑罚延期执行或不执行。缓刑期间,如果没有再犯新罪,原判刑罚即不再执行;如果再犯新罪,撤销缓刑,把前罪和后罪所判处的刑罚合并执行。

缓刑的释意
对犯人所判处的刑罚在一定条件下暂缓执行或不执行。缓刑期间,如不再犯新罪,就不再执行原判刑罚,否则,就把前后所判处的刑罚合并执行。
缓刑的英文翻译
suspended sentence; probation