词
píng shū
拼音:píng shū
注音:ㄆ一ㄥˊ ㄕㄨ
繁体:評書
评书的基本释意
-
也叫评话。曲艺的一类。一人表演,只说不唱。过去多说长篇,现在也有说中篇、短篇的。有北京评书、苏州评话、扬州评话、四川评书等。
评书的词语解释
评书[ píng shū ]
⒈ 曲艺的一种。一人演说,通过叙述情节、描写景象、模拟人物、评议事理等艺术手段,敷演历史及现代故事。北方语系通称评书,南方多称“评话”,也有称“评词”的。
英storytelling;
评书的国语辞典
评书[ píng shū ]
⒈ 一种民间曲艺。是一种全靠嘴说的个人表演,表演者以一把折扇、一块惊堂木将历史演义和章回小说的故事,叙述得活龙活现。评书的场所,初在农村露天空地,后在茶馆里。
评书的详细介绍
评论书法。
元 王恽 《<颜鲁公书谱>序》:“ 东坡 云:评书兼论其平生,苟非其人,虽工不贵。” 元 黄溍 《跋荆公帖》:“今观此帖,风神閒逸,韵度清美,临学之家,宜有取焉,评书者未可以彼而废此也。”
曲艺的一种。多讲说长篇故事。
清 富察敦崇 《燕京岁时记·封台》:“戏剧之外,又有托偶(读作吼)、影戏、八角鼓、什不闲、子弟书、杂耍把式、像声、大鼓、评书之类……评书抵掌而谈,别无帮衬。”《儿女英雄传》第十八回:“你要知这话的原故,竟抵得一回评书。” 老舍 《茶馆》人物表:“ 邹福远 --男。四十多岁。说评书的名手。”
评书的释意
曲艺的一种,多讲说长篇故事,用折扇、手帕、醒木等做道具。
评书的百科
评书又称说书、讲书,广东粤语等地区俗称讲古,古代称为说话,是一种古老的中国传统口头讲说表演艺术形式,在宋代开始流行。各地的说书人以自己的母语对人说着不同的故事,因此也是方言文化的一部份。清末民初时,评书的表演为一人坐于桌后表演,道具有折扇和醒木,服装为长衫;至20世纪中叶,多不再用桌椅及折扇、醒木等道具,而以站立说演,服装也较不固定。而在70年代末中国改革开放后,在电子媒体及推广普通话的冲击之下,一些方言的说书文化日渐式微,处于濒临消失的状态,但还仍然有其活力。
评书的英文翻译
storytelling