词

biān gǔ
拼音:biān gǔ
注音:ㄅ一ㄢ ㄍㄨˇ
繁体:邊鼓
边鼓的基本释意
-
本指打鼓时打在鼓面边沿的鼓点,声音较小,起帮腔作用。后用以比喻起帮腔作用。
边鼓的词语解释
边鼓[ biān gǔ ]
⒈ 本指打鼓时打在鼓面边沿的鼓点,声音较小,起帮腔作用。后用以比喻起帮腔作用。
边鼓的国语辞典
边鼓[ biān gǔ ]
⒈ 乐器名。流行于广西壮族武鸣、巴马等地。以竹或木制成,鼓框较窄,单面蒙牛、羊或猪皮等,鼓面直径约二十五厘米。一般用于道公(巫师)跳神歌舞和戏剧。
边鼓的详细介绍
本指打鼓时打在鼓面边沿的鼓点,声音较小,起帮腔作用。后用以比喻起帮腔作用。
清 周亮工 《书影》卷四:“ 张元长 云:‘作文如打鼓,边鼓虽极多,中心却也少不得几下。’” 周而复 《上海的早晨》第三部二四:“‘你别客气。’ 徐义德 紧紧抓住他,要他打边鼓。” 方方 《大蓬车上》:“我明白他的用意,抢着接过话题,帮他敲起了边鼓。”
边鼓的释意
本指打鼓时打在鼓面边沿的鼓点,声音较小,起帮腔作用◇用以比喻起帮腔作用。
边鼓的英文翻译
Side dru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