付的基本解释
-
1.交给:交~。托~。~表决。~诸实施。~之一炬。尽~东流。
2.给(钱):~款。支~。
3.姓。
4.同“副2”。
付的介绍
- 付 [Fù]
〈名〉
姓
- 付 [fù]
〈动〉
(会意。从人,从寸。从“寸”,表示与手的动作有关。意思是:以手持物交付给别人。本义:给予)
同本义
付,与也。——《说文》
付,予也。——《广雅》
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,宜付有司论其刑赏。——诸葛亮《出师表》
操当以 肃还付乡党,品其名位,犹不失下曹从事。—— 宋· 司马光《资治通鉴》
又如:付法(传授佛法);付任(把事情交给别人去做);付治(交有司治罪);付推(交付有审问);付度(移交,交代);付命(授以天命)
支付
当下付了茶钱。——《儒林外史》
又如:付借款的利息
托付。委托他人照料或管理 。
如:付仗(付托依靠);付属(托付);付嘱(吩咐;叮嘱);付授(嘱托授予)
通“敷”。涂;搽
永不得着绮穿罗,再不能施朱付粉。——《金瓶梅词话》
通“符”( fú)。符合
计凡付终,务本饬末,则富。——《管子·幼官》
通“附”。归附,附着
皇天既付中国民。——《书·梓材》
致德,其民和平以静;致道,其民付而不争。——《管子·正》
又如:付山(归山)
付的释意
付〈动〉
(会意。从人,从寸。从寸”,表示与手的动作有关。意思是以手持物交付给别人。本义给予)
同本义
付,与也。--《说文》
付,予也。--《广雅》
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,宜付有司论其刑赏。--诸葛亮《出师表》
操当以肃还付乡党,品其名位,犹不失下曹从事。--宋·司马光《资治通鉴》
又如付法(传授佛法);付任(把事情交给别人去做);付治(交有司治罪);付推(交付有审问);付度(移交,交代);付命(授以天命)
支付
当下付了茶钱。--《儒林外史》
又如付借款的利息
托付。委托他人
付 fù
⒈交给,授予,支出~之东流。可~一笑。交~他办。~款给她。
⒉量词。
①同"副
⒋"。
②同"服"三~中药。
付的康熙字典解释
付【子集中】【人部】 康熙筆画:5画,部外筆画:3画
《唐韻》《集韻》《韻會》方遇切,音傳。畀也,授也。《孔叢子·記義篇》孔子曰:若苟付可付。則己不勞,而賢才不失矣。
又《集韻》符遇切。同祔。祭名。《周禮·春官》大祝,言甸人讀禱付練祥掌國事。《註》付當爲祔。
又姓。《說文》从寸持物對人。《徐鉉曰》寸,手也。亦作仅。
付的说文解字解释
付【卷八】【人部】
與也。从寸持物對人。方遇切〖注〗臣鉉等曰:寸,手也。
说文解字注
(付)予也。予者、推予也。尙書。天旣孚命正厥德。今文尙書作天旣付命正厥德。从寸持物㠯對人。寸者、手也。方遇切。古音在四部。
付的古汉语解释
付
fù
①<动>交付;交给。《出师表》:“若有作奸犯科及忠善者,宜~有司论其刑赏。”《赤壁之战》:“操当以肃还~乡党。”
②<动>置;放置。《指南录后序》:“死固~之度外矣。”
③<动>托付;寄托。《后汉书·袁绍传》:“孤以首领相~矣。”
④<动>通“附”,亲附;附属。《管子·正》:“致道,其民~而不争。”
付的谜语
1.半导体(打一汉字)
付的百科
拼音:fù,本义“给予”的意思,含有多个引申意思。“付”姓通“傅”,“傅”与“付”同祖同宗,在当代“付”是“傅”字的白字。这是历史的动荡及文化的不济所至。而被认定是姓,只不过是建国后文化落后及文字改革未成熟阶段,人们滥用,使得许多家庭的姓氏的白字甚至错字应用于户籍、档案等方面,因而成了惯用字。

付的英文翻译
entrust; give, deliver, pay, hand over