拼音: qiān
注音:ㄑ一ㄢ
部首:
五笔:WGIF
笔画:07
五行:木
结构:上下
unicode:4f65
gbk码:d9dd
部首笔画:2
繁体:
笔顺:ノ丶一丶丶ノ一
佥的基本解释

1.文言副词。都。

2.众人的:甚副~望。

佥的介绍

〈副〉

  1. (会意。从亼,从吅,从从。亼( jí),集合。吅( xuān)、从,都表示人多。本义:皆,咸) 同本义

    佥,皆也。——《说文》

    佥曰:“于,鲧哉!”——《书·尧典》

    又如:佥言(皆云;都说)

〈代〉

  1. 众人;大家

    佥荅何忧。——《楚辞·天问》。注:“众也。”

    佥,夥也。——《方言十二》

    又如:佥言(众人的意见);佥望(众望);佥谋(众人筹划);佥议(众人公开评议)

〈名〉

  1. 连枷,打谷的农具

    《方言》“佥”郭璞注:“今连枷,所以打谷者。”

〈动〉

  1. 用同“签”。签署

    汝等各自佥名,共成此事。——《三国演义》

    又如:佥押(在文书上签名画押表示负责);佥押房(官员批阅公文,签字画押的地方。现称办公室);佥解(签署押解);佥票(签票);佥名(签名);佥判(签判;签名并作判词);佥尾(在文书末尾签名表示负责)

  2. 调动官职,多指升职

    除佥杭州判官。——《清平山堂话本》

  3. 辅,辅助 。

    如:佥赞(协助);佥坐(陪坐)

佥的释意
(会意。从亼,从吅,从从。亼,集合。吅、从,都表示人多。本义皆,咸) 同本义
佥,皆也。--《说文》
佥曰于,鲧哉!”--《书·尧典》
又如佥言(皆云;都说)
众人;大家
佥莈何忧。--《楚辞·天问》。注众也。”
佥,夥也。--《方言十二》
又如佥言(众人的意见);佥望(众望);佥谋(众人筹划);佥议(众人公开评议)
连枷,打谷的农具
《方言》佥”郭璞注今连枷,所以打谷者。”
用同签”。签署
汝等各自佥名,共成此事。--《三国演义》
又如佥押(在
佥(僱)qiān
⒈都,皆~同。
⒉众,大家以副~望(副符合)。
佥的康熙字典解释

僉【子集中】【人部】 康熙筆画:13画,部外筆画:11画

〔古文〕𠑲《廣韻》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𠀤千廉切,音籖。皆也,咸也。衆共言之也。《書·堯典》僉曰:於鯀哉。

《揚子·方言》自山而東,五國之郊曰僉。

連枷亦曰僉,打穀具也。《總要》亼部僉从亼从吅會意。合集衆口,詢謀相从之義。

佥的说文解字解释

僉【卷五】【亼部】

皆也。从亼从吅从从。《虞書》曰:“僉曰伯夷。”七廉切

说文解字注

(僉)皆也。釋詁曰。僉咸胥皆也。从亼。从吅。从从。吅、驚嘑也。从、相聽也。七廉切。七部。虞書曰。虞當作唐。僉曰伯夷。堯典文。

佥的古汉语解释
qiān<副>都,皆。《尚书·舜典》:“~曰:伯禹作司空。”【引】众人的;大家的。贾公彦《仪礼正义序》:“~谋已定,庶可施矣。”
佥的百科
佥qiān,从亼(ji)从吅(xuan)从从。皆也。“佥1”的繁体字。1.皆、全部。《书经·尧典》“佥曰:『於!鲧哉。』”句下孔颖达·正义:“佥,皆也。”《三国志·卷四十一·蜀书·张裔传》:“此贤愚之所以佥忘其身者也。”2.众人﹑大家的代称。《楚辞·屈原·天问》:“佥曰:『何忧?』”王逸·注:“佥,众也。”3.姓。如明代有佥阳。(1)都;皆。(2)连枷。(3)吴方言。削。(4)辅,辅助。参见“佥坐”、“佥赞”。佥押(在文书上签名画押表示负责);佥押房(官员批阅公文,签字画押的地方。现称办公室);佥解(签署押解);佥票(签票);佥名(签名);佥判(签判;签名并作判词);佥尾(在文书末尾签名表示负责)
佥
以佥结尾的词语
佥在中间的成语
佥的英文翻译
all, together, unanimous