俱的基本解释
-
全;都:百废~兴。面面~到。
-
姓。
俱的介绍
〈动〉
(形声。从人,具声。本义:走在一起,在一起)
同本义
俱,皆也。——《说文》
而仪与之俱。——《战国策·齐策》。注:“偕也。”
道可载而与之俱也。——《庄子·天运》
臣客屠者朱亥可与俱。——《史记·魏公子列传》
百余人俱。——《汉书·李广苏建传》
与李陵俱。
处与之俱。——《世说新语·自新》
使与书俱。——清· 袁枚《黄生借书说》
等同
所谓后者应不俱也。——《素问·三部九侯论》。注:“犹同也。”
伊尹、 箕子才俱也, 伊尹为相, 箕子为奴。——《论衡》
〈副〉
皆;全;都
其势不俱生。——《史记·廉颇蔺相如列传》
俱为一体。——诸葛亮《出师表》
三首俱烂。——晋· 干宝《搜神记》
野径云俱黑。——唐· 杜甫《春夜喜雨》
战具俱办。——《资治通鉴》
一起;一同
父子俱在军中。——《史记·魏公子列传》
俱诣孙权。——《资治通鉴》
水陆俱下。
与璧俱碎。——《史记·廉颇蔺相如列传》
君与俱来。——《三国志·诸葛亮传》
俱的释意
俱
(形声。从人,具声。本义走在一起,在一起)
同本义
俱,皆也。--《说文》
而仪与之俱。--《战国策·齐策》。注偕也。”
道可载而与之俱也。--《庄子·天运》
臣客屠者朱亥可与俱。--《史记·魏公子列传》
百余人俱。--《汉书·李广苏建传》
与李陵俱。
处与之俱。--《世说新语·自新》
使与书俱。--清·袁枚《黄生借书说》
等同
所谓后者应不俱也。--《素问·三部九侯论》。注犹同也。”
伊尹、箕子才俱也,伊尹为相,箕子为奴。--《论衡》
俱
俱jù
⒈全,都~黑。~在。百废~兴。
⒉在一起行则与~,止则相对。
⒊
俱jū 1.姓。晋有俱石公,唐有俱文珍。见《晋书.石勒载记》﹑《旧唐书.宦官传》。
俱的康熙字典解释
俱【子集中】【人部】 康熙筆画:10画,部外筆画:8画
《唐韻》舉朱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恭于切,音拘。皆也。《孟子》父母俱存。
又偕也,具也。《莊子·天運篇》道可載而與之俱也。《史記·孔子世家》孔子適周,魯君與之一乗車,兩馬,一豎子俱。
又姓。南凉將軍俱延,唐江州監軍俱文珍。
俱的说文解字解释
俱【卷八】【人部】
偕也。从人具聲。舉朱切
说文解字注
(俱)皆也。皆各本作偕。字之誤也。今正。白部曰。皆、俱䛐也。與此爲互訓。詩有假具爲俱者。如大叔于田火烈具舉是也。从人。具聲。舉朱切。古音在四部。
俱的古汉语解释
俱
jù
①<动>在一起;同行;同来。陶渊明《读山海经》:“微雨从来,好风与之~。”
②<副>一起;同。《游褒禅山记》:“有怠而欲出者,曰:‘不出,火且尽。’遂与之~出。”
③<副>全;都;皆。《祭十二郎文》:“吾与汝~少年。”
④<形>相同;一样。王充《论衡·逢遇》:“伊尹、箕子才~也,伊尹为相,箕子为奴。”
俱的谜语
1.节约点滴增加产值(打一字)
2.真假各一半(打一字)
3.真一半假一半(打一汉字)

以俱开头的成语
俱在中间的成语
以俱结尾的成语
俱的英文翻译
accompany; all, together