拼音:
注音:ㄩˇ
部首:
五笔:WAKK
笔画:13
结构:左右
unicode:50b4
gbk码:82f8
简体:
笔顺:ノ丨一丨フ一丨フ一丨フ一フ
傴的基本解释

见“伛”。

傴的康熙字典解释

傴【子集中】【人部】 康熙筆画:13画,部外筆画:11画

《唐韻》於武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委羽切,𠀤於上聲。《說文》僂也。《左傳·昭七年》一命而僂,再命而傴,三命而俯,循牆而走。《禮·喪服制》傴者不袒。《註》袒露膊傴者可憎,故不露。《淮南子·齊俗訓》傴者,使之塗。《註》傴人塗地,因其俛也。俗讀若偶,別作𤹪𠀤非。

傴的说文解字解释

傴【卷八】【人部】

僂也。从人區聲。於武切

说文解字注

(傴)僂也。問䘮注曰。傴、背曲也。通俗文。曲脊謂之傴僂。引伸爲鞫窮。恭敬之意。又莊子。以下傴拊人之民。借爲煦嫗字。左傳曰。一命而僂。再命而傴。三命而俯。析言之實無二義。从人。區聲。於武切。古音在四部。

傴
傴在中间的词语
以傴结尾的词语
傴在中间的成语
傴的英文翻译
stoop; humpback