拼音:
注音:一ˊ
部首:
五笔:ABV
笔画:05
结构:左三包围
unicode:531c
gbk码:8546
笔顺:一フ丨フフ
匜的基本解释

古代盥器。形如瓢,与盘合用,用匜倒水,以盘承接:奉~沃盥。盥(guàn):洗手。

匜的介绍

〈名〉

  1. (形声。从匚( fāng),也声。匚,受物之器。本义:古代盥洗时舀水用的器具,形状像瓢) 同本义 [gourd-shaped ladle]。

    如:匜水(以匜盛水。也指匜中的水)

匜的康熙字典解释

匜【子集下】【匚部】 康熙筆画:5画,部外筆画:3画

〔古文〕也《唐韻》弋支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余支切《正韻》延知切,𠀤音移。《說文》盥器。似羹魁,柄中有道,可以注水。《禮·內則》敦牟巵匜。《唐書·百官志》盥則奉匜。

《集韻》《類篇》《韻會》演爾切《正韻》養里切,𠀤音酏。

《集韻》唐何切,音駝。義𠀤同。

《正譌》也,古匜字,借爲助辭,羊者切。助辭之用旣多,故正義爲所奪,又加匚爲匜以別之。實一字也。

匜的说文解字解释

匜【卷十二】【匚部】

似羹魁,柄中有道,可以注水。从匚也聲。移尔切

说文解字注

(匜)佀羹魁。斗部曰。魁、羹枓也。枓、勺也。匜之狀似羹勺。亦所以挹取也。柄中有道。可㠯注水酒。道者、路也。其器有勺。可以盛水盛酒。其柄空中。可使勺中水酒自柄中流出。注於盥槃及飲器也。左傳。奉匜沃盥。杜曰。匜、沃盥器也。此注水之匜也。內則。敦牟卮匜。非餕莫敢用。鄭曰。卮匜、酒漿器。此注酒之匜也。今大徐本無酒字。小徐有之。韵會刪酒。而以盥器二字冠於似羹魁之上。妄甚。若左傳釋文引說文無酒字、因經注但言盥耳。从匚。此器葢亦正方。也聲。此形聲中有會意。从也者、取其流也。移尒切。按篇、韵平聲。古音十六十七部皆可讀。

匜的古汉语解释
yī<名>古代洗手时盛水用的器具。古人用匜盛水浇在手上洗水,下面用盘子盛接。《左传·僖公二十四年》:“奉~盥。”
匜
以匜开头的词语
以匜结尾的词语
匜的英文翻译
washbasin with a tubular handl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