拼音: sān
注音:ㄙㄢ
部首:
五笔:CDDF
笔画:08
五行:金
结构:上下
unicode:53c1
gbk码:c8fe
部首笔画:2
笔顺:フ丶一ノ丶一一一
叁的基本解释

数目“三”的大写。多用于票证、账目等。

叁的介绍

〈数〉

  1. 參,三也。——《广雅》。后作“叁”。

    參天两地而倚数。——《易·说卦》。虞注:“參,三也。”

    大都不过參国之一。——《左传·隐公元年》。注:“三分国城之一。”

    參伍以变。——《易·系辞上》。疏:“參,三也。”

    志以发言,言以出信,信以立志,參以定之。——《左传·襄公二十七年》。注:“志言行三者具,而后身安存。”

    天有其时,地有其财,人有其治,夫是之谓能參。——《荀子·天论》。注:“人能治在时地财而用之,则是參于天地。”

    參天地而独立兮。——《汉书·杨雄传上》。师古曰:“參之言三也。”

叁的释意
叁〈数〉
參,三也。--《广雅》◇作叁”。
參天两地而倚数。--《易·说卦》。虞注參,三也。”
大都不过參国之一。--《左传·隐公元年》。注三分国城之一。”
參伍以变。--《易·系辞上》。疏參,三也。”
志以发言,言以出信,信以立志,參以定之。--《左传·襄公二十七年》。注志言行三者具,而后身安存。”
天有其时,地有其财,人有其治,夫是之谓能參。--《荀子·天论》。注人能治在时地财而用之,则是參于天地。”
參天地而独立兮。--《汉书·杨雄传上》。师古曰參之言三也。”
叁(弎)sān"三"的大写。
叁的康熙字典解释

三【子集上】【一部】 康熙筆画:3画,部外筆画:2画

〔古文〕弎《唐韻》《集韻》《韻會》蘇甘切《正韻》蘇監切,𡘋颯平聲。《說文》三,天地人之道也。謂以陽之一合隂之二,次第重之,其數三也。《老子·道德經》一生二,二生三,三生萬物。《史記·律書》數始於一,終於十,成於三。

《周禮·冬官考工記》凡兵無過三其身。

《左傳·昭七年》士文伯曰:政不可不愼,務三而已。一擇人,二因民,三從時。

《晉語》民生於三,事之如一。

《周語》人三爲衆,女三爲粲,獸三爲羣。

姓。明三成志。

漢複姓。屈原之後有三閭氏,三飯尞之後有三飯氏,三州孝子之後有三州氏。

去聲。《韻會》蘇暫切。《論語》三思而後行。

本作參。《博雅》參,三也。《周禮·冬官考工記》參分其股圍。《前漢·𠛬法志》秦造參夷之誅。𡘋與三同。

《韻補》叶疏簪切,音森。《詩·召南》摽有梅,其實三兮。下叶今。叁。

叁的说文解字解释

三【卷一】【三部】

天地人之道也。从三數。凡三之屬皆从三。弎,古文三从弋。穌甘切文一重一

说文解字注

(三)數名。天地人之道也。陳煥曰。數者、易數也。三兼陰陽之數言。一下曰道立於一。二下曰地之數。王下曰三者、天地人也。老子曰。一生二。二生三。三生萬物。此釋三之義。下釋三之形。故以於文二字別言之。於文一耦二爲三。成數也。此依韵㑹所引。韵㑹多據鍇本。今鍇本又非舊矣。耦、各本作偶。今正。二下曰从一耦一。以一儷一也。此曰一耦二爲三。以一儷二也。今又皆脫一字。三畫而三才之道在焉。故謂之成數。又字下曰。手之列多、略不過三。凡三之屬皆从三。穌甘切。古音在七部。

(弎)古文三。

叁的百科
三的大写形式,一般用于钱财记账方面,如叁佰元整。
叁
以叁开头的成语
叁的英文翻译
three (banker's anti-fraud numeral); variant of 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