拼音: dié
注音:ㄉ一ㄝˊ
部首:
五笔:CCCG
笔画:13
五行:火
结构:上下
unicode:53e0
gbk码:b5fe
部首笔画:2
笔顺:フ丶フ丶フ丶丶フ丨フ一一一
叠的基本解释

1.一层加上一层;重复:重~。~石为山。层见~出。

2.折叠(衣被、纸张等):~衣服。把信~好装在信封里。

3.姓。

叠的介绍

〈副〉

  1. 连续;接连 。

    如:叠次(迭次。一次又一次);叠连(重复;连接);叠接(连续收到)

〈量〉

  1. 堆在一起或逐个堆放的大量东西 。

    如:一叠纸;一叠钞票

  2. 一簇结合着的但并非捆在一起的相似的条状物 。

    如:她的手中拿着一叠信

叠的释意
(会意。金文字形,象物体叠放在俎”上。本义重叠)
同本义
曡,重也,积也。--《苍颉篇》
阳始出奥舒、曡。--《书·太元乐》。注积也。”
虽累叶百叠,而富强相继。--《文选·左思·吴都赋》
又如叠石为山;叠暴(显露;指人激动时青筋鼓出来);叠字(单字的重叠);叠雪(重叠飞扬的雪花)
折,折叠,交叠,指用对折或交叠的方法减少长度或宽度
振作
只好叠着精神,稳着步儿,探着腰儿,挺着胸儿…望前而行。--《镜花缘》
轻击
叠 dié
①重复地堆;累积重~。
②折叠~衣服。
【叠罗汉】人上架人,组合成各种样式,是体操、杂技表演项目之一。
【叠韵】一个词中的两个字或几个字的韵母相同。如'翩跹'、'昂扬'等。
【叠嶂】重叠的山峰。
叠的康熙字典解释

疊【午集上】【田部】 康熙筆画:22画,部外筆画:17画

《字彙》同𤴁

叠的古汉语解释
dié
①<动>层层堆积。《三峡》:“重岩~嶂,隐天蔽日。”《阿房宫赋》:“剽掠其人,倚~如山。”
②<动>折叠。《大铁椎传》:“柄铁折~环复,如锁上练,引之长丈许。”
③<动>乐曲重复地演奏、演唱。白居易《何满子》:“一曲四调歌八~。”
叠的百科
基本字义●叠diéㄉㄧㄝˊ◎重复,累积:重(chong)~。层见~出。~罗汉。~韵。~嶂。~翠。◎折繁体字:摺:摺~。铺床~被。折~。◎乐曲的重复演奏:阳关三~。繁体字:曡、叠
叠
以叠结尾的成语
叠的英文翻译
to fold over in layers; to layer; to furl; variant of 叠; to pile up; to duplicate; to repeat; to fold