拼音: zuǐ
注音:ㄐㄨˇ ㄗㄨㄟˇ
部首:
五笔:KEGG
笔画:08
五行:木
结构:左右
unicode:5480
gbk码:bed7
部首笔画:3
笔顺:丨フ一丨フ一一一
咀的基本解释
[ zuǐ ]

用于地名,如尖沙咀(在香港)。

[ jǔ ]

细嚼;玩味:~嚼。含英~华(比喻读书吸取精华)。

咀的介绍

1. 咀 [jǔ]2. 咀 [zuī]

咀 [jǔ]

〈动〉

  1. (形声。从口,且声。本义:品味,细嚼)

  2. 同本义

    咀,含味也。——《说文》

    咀,嚼也。——《通俗文》

    三月如咀咀者何?——《管子·水地》

    沉浸浓郁,含英咀华。——韩愈《进学解》

  3. 咀嚼

    咀果壳。——唐· 柳宗元《贞符》

  4. 另见 zuǐ

咀 [zuī]

〈名〉

  1. “嘴”俗作咀

  2. 另见 jǔ

咀的释意
(形声。从口,且声。本义品味,细嚼)
同本义
咀,含味也。--《说文》
咀,嚼也。--《通俗文》
三月如咀咀者何?--《管子·水地》
沉浸浓郁,含英咀华。--韩愈《进学解》
咀嚼
咀果壳。--唐·柳宗元《贞符》
咀嚼
咀jǔ
⒈品味,细嚼~觉。~嚼。
⒉见zuī。
咀zuǐ
⒈口含在~里。
⒉说话不要光动~不做事。
⒊形状或作用像~的山~▲~子。烟~儿。
咀的康熙字典解释

咀【丑集上】【口部】 康熙筆画:8画,部外筆画:5画

《唐韻》慈呂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在呂切《正韻》再呂切,𠀤音沮。《說文》含味也。《廣韻》咀嚼。《管子·水地篇》人水也,男女精氣合,而水流形,三月如咀。咀者何,曰五味。五味者何,曰五藏。《司馬相如·上林賦》咀嚼菱藕。《韓愈·進學解》含英咀華。

《廣韻》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𠀤子與切,音苴。㕮咀,修藥也。

《集韻》㕮咀,謂商量斟酌之。一曰含味也。

咀的说文解字解释

咀【卷二】【口部】

含味也。从口且聲。慈呂切

说文解字注

(咀)含味也。含而味之。凡湯酒膏藥舊方皆云㕮咀。廣韵九麌云。㕮咀、嚼也。按㕮卽哺字。古父甫通用。後人不知爲一字矣。含味之上似當有哺咀二字。从口。且聲。慈吕切。五部。

咀的古汉语解释
jǔ<动>品味,细嚼。司马相如《上林赋》:“~嚼菱藕。”
zǔ<动>通“诅”,诅咒。《宋史·卢修传》:“咒~君王。”
咀的百科
咀字由“口”、“且”组成。“且”意为“加力”、“给力”。“口”与“且”联合起来表示“用牙齿使劲咬碎食物”。本义:咬碎食物。
咀
以咀结尾的词语
以咀开头的成语
以咀结尾的成语
咀的英文翻译
to masticate; to chew