拼音:
注音:ㄊㄨˇ
部首:
五笔:FFFF
笔画:03
五行:土
结构:单一
unicode:571f
gbk码:cdc1
部首笔画:3
笔顺:一丨一
土的基本解释

1.土壤;泥土:黄~。黏~。~山。~坡。~堆。

2.土地:国~。领~。

3.本地的;地方性的:~产。~话。这个字眼太~,外地人不好懂。

4.民间的;民间沿用的;非现代化的(区别于“洋”):~法。~专家。~洋并举。

5.不合潮流;不开通:~里~气。~头~脑。

6.未熬制的鸦片:烟~。

7.姓。

土的介绍

〈名〉

  1. (象形。甲骨文字形,上象土块,下象地面。金文中空廓变填实,小篆又变为线条。本义:泥土,土壤)

  2. 同本义。沉积于地面上的泥沙混合物。潮湿时称泥土,地质学上称土壤

    土,地之吐生物者也。——《说文》

    百谷草木丽乎土。——《易·彖传》

    禹敷土。——《书·禹贡》

    辨十有二土之名物。——《周礼·大司徒》

    君之视臣为土芥,则臣视君如寇仇。——《孟子·离娄》

    焉置土石。——《列子·汤问》

    如土石何。

    不若燔土。——宋· 沈括《梦溪笔谈·活板》

    土膏微润。——明· 袁宏道《满井游记》

    又如:土粉(粉刷墙壁用的白垩土);土力(土壤肥沃的程度);土化(施肥使土壤肥沃);土坷拉(土块);土山(泥土堆积成的山);土城(土筑之城);土堡(用土石筑成的碉堡);土堰(土筑成的拦水坝);土阶茅屋(谓居住俭朴)。又指炼金术者的四大元素之一和五行之一。

    如:水、火、木、金、土

  3. 土地

    甘食其土之有。——唐· 柳宗元《捕蛇者说》

    又如:土工(从事挖土埋人工作的人);土宇(土地住宅);土田(土地田畴);土功(治水土的工程);土作(土木工程);土薄(土地硗薄);守土有责;土公(土地神)

  4. 尘土 。

    如:土雨(飞扬的尘土);他鞋上都是土

  5. 领土,国土

    天府之土。——《三国志·诸葛亮传》

    北土禾平。——《资治通鉴》

    能守其土。——宋· 苏洵《六国论》

    守土吏或降。——清· 邵长蘅《青门剩稿》

    又如:土疆(领土);土境(领土,国土)

  6. 乡土,居处。某人的出生地、出身地、居住地或国籍地 。

    如:故土;土棍(地方上的无赖、地痞);土团(乡里的自卫组织);土豪(乡里仗势欺人的人);土风(乡土歌谣);土思(思念故乡);土宇(乡土和屋宅)

  7. 坟墓 。

    如:土眼(坟);土中人(坟中人);土中宅(坟墓);土骨堆(坟)

  8. 烟土,粗制的鸦片 。

    如:土栈(贩运、囤积鸦片烟的商行);运土

  9. 平原,平地 。

    如:土国(地处平原的国家)

  10. 土,田也。——《尔雅》。郝懿行义疏:土为田之大名,田为已耕之土。对文则别,散则通也。

  11. 中医学上指脾

    不想春气渐深,肝木克了脾土,每日只吃两碗米汤,卧床不起。——《儒林外史》

  12. 土地神。后作“社”

    天子祭天,诸侯祭土。——《公羊传·僖公三十一年》

  13. 中国少数民族之一 。自称“蒙古勒”或“蒙古尔孔”(意为蒙古人),分布在青海省及甘肃天祝等地

〈形〉

  1. 本地的;本国的;地方的 。

    如:土兵(地方兵;民兵);土帮(当地人结成的团伙);土货(本地出产的货品);土酥(本地产的酒);土音(本地语音);土兵(地方兵)

  2. 指民间延用的生产技术和有关的设备、产品、人员等(区别于“洋”)。

    如:土栈(经营土特产品的商行);土造,土制(土法制造);土法;土纸

  3. 属于或关于普通语言的 。

    如:土白(土话;方言);欧洲的几种土语

  4. 俗气的,不合潮流的。

    如:土头土脑;土里土气的

〈动〉

  1. 测量土地

    凡建邦国,以土圭土其地,而制其域。——《周礼·地宫·大司徒》

    土圭尺有五寸,以致日,以土地。——《周礼·考工记·玉人》。郑玄注:土,犹度也。

    不土其地,不分其民,明正也。——《谷梁传·僖公四年》

  2. 土,泻也。——《广雅》。王念孙疏证:土之为言吐也。

土的释意
土〈名〉
(象形。甲骨文字形,上象土块,下象地面。金文中空廓变填实,小篆又变为线条。本义泥土,土壤)
同本义。沉积于地面上的泥沙混合物。潮湿时称泥土,地质学上称土壤
土,地之吐生物者也。--《说文》
百谷草木丽乎土。--《易·彖传》
禹敷土。--《书·禹贡》
辨十有二土之名物。--《周礼·大司徒》
君之视臣为土芥,则臣视君如寇仇。--《孟子·离娄》
焉置土石。--《列子·汤问》
如土石何。
不若燔土。--宋·沈括《梦溪笔谈·活板》
土膏微润。--明·袁宏道《满井游记》
又如土粉(粉刷墙壁用的白垩
土tǔ
⒈沙泥等的混合物~壤。沙~。泥~。粘~。积~成山。
⒉地域国~。领~。
⒊故乡,本地的~籍。~话。乡~。年老思~。~生~长。
⒋民间生产的,出自民间的~产。~布。~专家。
⒌不开通,不时兴~头~脑。~里~气。
⒍五行(金木水火~)之一。
①世世代代居住在一定地方的人。
②世居本地的人。
土dù 1.根。《诗.豳风.鸱鸮》"迨天之未阴雨,彻彼桑土,绸缪牖户。"陆德明释文"土,音杜……《韩诗》作杜,义同。《方言》云'东齐谓根曰杜。'"一说,指根之皮
。 2.通"杜"。古水名。
土chǎ 1.见"土苴"。
土tú 1.《字汇补.土部》"土门,北方之族也。"参见"土门"。
土的康熙字典解释

土【丑集中】【土部】 康熙筆画:3画,部外筆画:0画

《唐韻》《正韻》他魯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統五切,𠀤吐上聲。五行之一。《說文》地之吐生物者也。二象地之下,地之中,丨物出形也。《易·離彖傳》百穀草木麗乎土。《書·禹貢》冀州厥土惟白壤,兗州厥土黑墳,靑州厥土白墳,徐州厥土赤埴墳,揚州荆州厥土惟塗泥,豫州厥土惟壤下土墳壚,梁州厥土靑黎,雍州厥土惟黃壤。

《書·禹貢》徐州厥貢惟土五色。《註》諸侯受命,各錫以方色土,建大社于國中,一曰冢土。《詩·大雅》乃立冢土。

后土,取厚載之義。共工氏子句龍爲后土,位在中央,主於四季各十八日。《禮·月令》中央土,其日戊己,其帝黃帝,其神后土。《周禮·冬官考工記》土以黃,其象方。

星土,星所主土。《周禮·春官》保章氏以星土辨九州之地。

度也。土圭之土訓度。詳圭字註。

業也。《皇極經世》獨夫以百畝爲土,大夫以百里爲土,諸侯以四境爲土,天子以九州爲土,仲尼以萬世爲土。

星名,一曰鎮星。《漢書》作塡。詳塡字註。

地名。《春秋·僖二十八年》公會晉侯,齊侯,宋公,蔡侯,鄭伯,衞子,莒子,盟于踐土。《註》鄭地。

姓。句龍爲后土,子孫爲氏。

《廣韻》《正韻》徒古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動五切,𠀤音杜。《揚子·方言》東齊謂根曰土,非專指桑根白皮。《郭璞註》《方言》引《詩》作桑土,非。

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𠀤董五切,音覩。圜土,獄城也。《周禮·秋官》以圜土聚敎罷民。

《介之推龍蛇歌》五蛇從之,周流天下。龍反其淵,安其壤土。下音戸,尸土俱在姥韻。《字彙》作叶音,非。

《集韻》丑下切,音姹。土苴,不眞物。一曰查滓,糞草糟粕之類。

《字彙補》同都切,音徒。土門,北方之族。門音瞞。見周書異域傳。

土的说文解字解释

土【卷十三】【土部】

地之吐生物者也。二象地之下、地之中,丨,物出形也。凡土之屬皆从土。它魯切

说文解字注

(土)地之吐生萬物者也。吐土㬪韵。釋名曰。土、吐也。吐萬物也。𠄞象地之上、地之中。上各本作下。誤。今依韵會正。地之上、謂平土面者也。土二橫當齊長。士字則上十下一。上橫直之長相等。而下橫可隨意。今俗以下長爲土字。下短爲士字。絕無理。丨、物出形也。此所謂引而上行讀若?也。合二字象形爲會意。它魯切。廣韵引文字指歸曰。無㸃。按文字指歸葢以無㸃者它魯切。有㸃者徒古切。田地主也。釋氏書國土必讀如杜是也。五部。凡土之屬皆从土。

土的古汉语解释
①<名>泥土。《劝学》:“积~成山,风雨兴焉。”
②<名>土地。《捕蛇者说》:“退而甘食其~之有,以尽吾齿。”
③<名>国土;领土;乡土。《六国论》:“燕赵之君,始有远略,能守其~。”
④<形>本地的;当地的。《柳敬亭传》:“且五方~音,乡俗好尚习见习闻。”
⑤<名>地方。《隆中对》:“益州险塞,沃野千里,天府之~。”【土地】⒈田地。⒉领土。⒊土地神。
土的谜语
1.工人出头(打一汉字)
2.一加二不等于三(打一字)
土的百科
土是尚未固结成岩的松、软堆积物。主要为第四纪时的产物。土与岩石的根本区别是土不具有刚性的联结,物理状态多变,力学强度低等。土由各类岩石经风化作用而成。土位于地壳的表层,是人类工程经济活动的主要地质环境。土与岩石一起是工程岩土学的研究对象。
土
土的反义词
土的英文翻译
one of the eight ancient musical instruments 八音; crude opium; indigenous; surname Tu; unsophisticated; clay; dust; earth; Tu (ethnic group); loca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