埏的基本解释
-
用水和(huó)土;和泥。
-
1.边际;边远的地方。
2.墓道。
埏的释意
埏 shan
用水和土~埴(埴”,土;和泥制作陶器,引申为陶冶、培育的意思)。~揉(反复捶击、踩踏制作陶器的黏土,引申为反复修改、锤炼诗文)。~穢(培育)。
埏 yan
墓道
埏shān〈动〉用水和土〈名〉制陶器的模子。
埏yán 1.大地的边际。 2.墓道。
埏的康熙字典解释
埏【丑集中】【土部】 康熙筆画:10画,部外筆画:7画
《唐韻》以然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時連切《正韻》夷然切,音延。地際也。八埏,地之八際。
又墓道。《後漢·蕃傳》民趙宣,葬親而不閉隧埏。亦作羡。
又《廣韻》式連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尸連切,音羶。水和土也。
又叶徒按切,音但。《司馬相如·封禪書》旁魄四塞,雲分霧散。上暢九垓,下泝八埏。
埏的说文解字解释
埏【卷十三】【土部】
八方之地也。从土延聲。以然切
埏的古汉语解释
埏
yán
①<名>地际;地边。司马相如《封禅书》:“上畅九垓,下泝八~。”
②<名>墓道。潘岳《悼亡》诗:“落叶委~侧。”
shān
①<名>制陶器的模子。《老子》:“~埴以为器。”
埏的百科
埏,读作yán,本意是地的边际或墓道;读作shān,本意是用水和(huóㄏㄨㄛˊ)土。

以埏结尾的成语
埏的英文翻译
to mix water with clay; boundary