拼音: jiā jia jie
注音:ㄐ一ㄚ ˙ㄐ一ㄚ ˙ㄐ一ㄝ
部首:
五笔:PEU
笔画:10
五行:木
结构:上下
unicode:5bb6
gbk码:bcd2
部首笔画:3
繁体:
笔顺:丶丶フ一ノフノノノ丶
家的基本解释
[ jiā ]

1.“傢”是“家伙”、“家具”、“家什”的“家”的繁体字。

2.家庭的住所:回~。这儿就是我的~。我的~在上海。

3.借指部队或机关中某个成员工作的处所:我找到营部,刚好营长不在~。

4.经营某种行业的人家或具有某种身份的人:农~。渔~。船~。东~。行(háng)~。

5.掌握某种专门学识或从事某种专门活动的人:专~。画~。政治~。科学~。艺术~。社会活动~。

6.学术流派:儒~。法~。百~争鸣。一~之言。

7.指相对各方中的一方:上~。下~。公~。两~下成和棋。

8.谦辞,用于对别人称自己的辈分高的或同辈年纪大的亲属:~父。~兄。

9.人工饲养或培植的(跟“野”相对):~畜。~禽。~兔。~鸽。~花。

10.姓。

[ jia ]

1.后缀。

2.用在某些名词后面,表示属于那一类人:女人~。孩子~。姑娘~。学生~。

3.用在男人的名字或排行后面,指他的妻子(qī·zi):秋生~。老三~。

[ jie ]

用在修饰语后,相当于“地”、“的”,如“整天家、成年家”。

家的介绍

1. 家 [gū]2. 家 [jie]3. 家 [jiā]

家 [gū]

〈名〉

  1. 古通“姑” [the mother of one's husband]。

    如:阿家(称婆婆);阿家阿翁

  2. 另见 jiā

家 [jie]

〈助〉

  1. 用在修饰语后,相当于“地”、“的”。

    如:成年家;整天家

  2. 另见 jiā

家 [jiā]

〈名〉

  1. (会意。甲骨文字形,上面是“宀”( mián),表示与室家有关,下面是“豕”,即猪。古代生产力低下,人们多在屋子里养猪,所以房子里有猪就成了人家的标志。本义:屋内,住所)

  2. 同本义

    家,居也。从宀,豭省声。——《说文》

    家人内也。——《易·杂卦传》

    上地家七人。——《周礼·小司徒》。注:“有夫有妇,然后为家。”

    夙夜浚明有家。——《书·皋谟》

    开国承家。——《易·师》

    室为夫妇所居,家谓一门之内。——《诗·周南·桃夭》注

    便要还家,设酒杀鸡作食。——陶潜《桃花源记》

  3. 引申表示住宅、房屋

    平原君家楼临民家。——《史记·平原君虞卿列传》

    又如:家堂(正屋中间的堂屋);家所(家居处所);家堂菩萨(家中供奉的佛祖神灵);家第(家宅;私邸);家间(家里;家中)。借指部队或机关中某个成员工作的处所。

    如:连长开会去了不在家;所长在家主持工作

  4. 家庭,人家

    数口之家,可以无饥矣。——《孟子·梁惠王上》

    治天下之国若治一家。——《墨子·尚同下》

    家半三军。——《国语·晋语》

    视吾家所寡有者。——《战国策·齐策四》

    长铗归来乎,无以为家!

    家绘像祀之。——《明史》

    又如:养家;持家;安家;家第(对对方家庭的敬称);家数(家族;武艺招数、招式);家庙(供奉祭祀祖先的祠堂);家缘(家业,家产);家私(家产);家赀(家私财产);家计(家业,家产)

  5. 指夫或妻

    女有家,男有室,无相渎也。——《左传·桓公十八年》

    固乱流其鲜终兮,浞又贪夫厥家。——《楚辞·离骚》

    又如:家婆(家主婆;当家婆);家公(丈夫);家花(喻自己的妻子);家婆(妻子;主妇)

  6. 家家;每家 。

    如:家户(每家每户,家家户户);家至户到(到每家每户;遍及每家每户)

  7. 大夫统治的政治区域,即卿大夫或卿大夫的采地食邑

    丘也闻有国有家者。——《论语·季氏》

    王曰:何以利吾国?大夫曰:何以利吾家?——《孟子·梁惠王上》

    又如:家甲(古时卿大夫的私人武装);家主(春秋时对卿大夫的称谓);家老(上古大夫家臣中的长者);家臣(春秋时各国卿大夫的臣属);家邦(本指家和国,亦泛指国家);家国(家与国,亦指国家)

  8. 娘家 [married woman's maiden home]

    卿但暂还家。——《玉台新咏·古诗为焦仲卿妻作》

    谢家来贵门。

    今日还家去。

    且暂还家去。

  9. 学术或艺术流派

    焚百家之言,以愚黔首。——贾谊《过秦论》

    又如:家数(流派风格;家法传统。多用于诗、文、技艺等);家言邪学(自成一家的偏见。儒家指儒家以外的学说)

  10. 经营某种行业的人家或具有某种身分的人

    农家少闲月。——白居易《观刈麦》

    又如:农家;厂家;渔家;行家;东家;庄家

  11. 掌握某种专门学识或从事某种工作、担任某种职务的人

    地学之家。——[英]赫胥黎著、 严复译《天演论》

    又如:政治家;艺术家;专家;科学家;社会活动家;作家

  12. 民族 。

    如:苗家;侗家;傣家

  13. 指某一集团或某一方面 。 如: 三家条约

  14. 家财,财产

    皆没其家而迁之蜀。——《史记·吕不韦列传》

    又如:分家;发家;家破人亡;抄家

  15. 朝廷

    争先入公家。——《吕氏春秋·贵卒》。注:“公之朝也。”

    又如:汉家(即汉朝);随家(即隋朝);家历(皇朝的历数)

  16. 都城

    其国家,宫室、车旗、衣服、礼仪,皆以九为节。——《周礼》。郑玄注:“国家,国之所居,谓城方也。”

    紫泉宫殿锁烟霞,欲取 芜城作帝家。—— 唐· 李商隐《隋宫》

  17. 帝王或太子

    三家,三皇也。——《后汉书·马融传》注

    又如:家吏(皇后或太子的官属)

  18. 某人 。

    如:家伙;家头(一个人叫一家头)

  19. 古代医书上指患某种病的人

    喘家,作桂枝汤,加厚朴、杏子佳。——《伤寒论》

  20. “傢”的古字 。

    如:家生;家伙点(锣鼓家什的节奏);家器(家庭日常用具)

〈形〉

  1. 人工饲养或驯养在家中的。与“野”相对 。

    如:家羽(家养的鸟);家兔;家禽;家兽(人类为了经济或其它目的而驯养的兽类,如猪、牛、羊、马、骆驼、家兔、猫、狗等)

  2. 私家的,个人的 ,与“公”相对

    今大道既隐,天下为家。——《礼记·礼运》

    家祭勿忘告乃翁。——陆游《示儿》

  3. 我的 ——谦辞,用于对别人称自己的辈分高或年纪大的亲属 。

    如:家父家母(对人称自己父母的谦词);家岳(对人称自己的丈人);家尊(称自己的父亲,家父);家堂(对母亲的称呼)

  4. 内部的;家中的 。与“外”相对。

    如:家生哨(亦作“家中哨”、“家生肖”。詈词。犹言家盗内贼);家贼(家庭内部的败类。亦指汉奸)

〈量〉

  1. 用来计算家庭或企业的多少。

    如:三家商店;两家人家

〈动〉

  1. 娶妻;成家

    及少康之未家兮,留有 虞之二姚。——《楚辞·离骚》

    又如:家道(成家之道)

  2. 安家;定居

    家,居其地曰家。——《正志通》

    既去职,遂家于汝州。—— 唐· 韩愈《崔评事墓志铭》

  3. 养家,持家 。

    如:家克计(持家之道);家法(治家的礼法)

  4. 通“稼”。稼穑。种谷曰稼,收获曰穑

    弊也者家也。——《管子·侈靡》

    陶家事亲。——《大戴礼·五帝德篇》

  5. 另见 jie

家的释意
(会意。甲骨文字形,上面是宀”,表示与室家有关,下面是豕”,即猪。古代生产力低下,人们多在屋子里养猪,所以房子里有猪就成了人家的标志。本义屋内,住所)
同本义
家,居也。从宀,豭省声。--《说文》
家人内也。--《易·杂卦传》
上地家七人。--《周礼·小司徒》。注有夫有妇,然后为家。”
夙夜浚明有家。--《书·皋谟》
开国承家。--《易·师》
室为夫妇所居,家谓一门之内。--《诗·周南·桃夭》注
便要还家,设酒杀鸡作食。--陶潜《桃花源记》
引申表示住宅、房屋
家jiā
⒈家庭,人家,也指有关家庭的我~。~务事。发~致富。~喻户晓。四海为~。闲谈~常。
⒉像家庭一样的关系亲如一~。
⒊谦词。对别人称自己家属中比自己年龄大或辈分高的~兄。~母。
⒋从事某种工作或掌握某项专门技术的人农~。渔~。作~。科学~。电脑专~。
⒌学术流派儒~。法~。百~争鸣。
⒍人工饲养的~兔。~畜。
⒎词尾。常用于年龄、性别、身分等之后,〈表〉一类的人老人~。女孩~。自~。
⒏量词三~人户。两~工厂。
①指一般的用具、工具、乐器、或武器等这~伙真好用。
②轻视,玩笑他算什么~伙。
③亲热的称呼小~伙挺聪明。
④指牲畜或坏人这~伙不是好东西。
家jie词尾小童~。整夜~哭。震天~响。"家"另见jiā。
家jia 1.用在某些名词后面,表示属于那一类人。 2.方言。用在男人的名字或排行后面,指他的妻。
家gū 1.古时对女子的尊称。 2.婆婆。参见"家翁"。 3.六朝时对嫡母的称呼。参见"家家"。
家的康熙字典解释

家【寅集上】【宀部】 康熙筆画:10画,部外筆画:7画

〔古文〕𠖔𡩅𡧚《唐韻》古牙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居牙切,𠀤音加。《說文》家居也。《爾雅》戸牖之閒謂之扆。其內謂之家。《詩·周南》宜其室家。《註》家謂一門之內。

婦謂夫曰家。《孟子》女子生而願爲之有家。

一夫受田百畝,曰夫家。《周禮·地官》上地家七人,中地家六人,下地家五人。《註》有夫有婦,然後爲家。

大夫之邑曰家,仕於大夫者曰家臣。《左傳·襄二十九年》大夫皆富,政將在家。

天家,天子之稱。《蔡邕·獨斷》天子無外,以天下爲家。

居其地曰家。《史記·陸賈傳》以好畤田地,善往家焉。

著述家。《前漢·武帝紀》表章六經,罷黜百家。

《太史公自序》成一家之言。

家人,易卦名。

姓。漢劇令家羨,宋家鉉翁。

《集韻》古胡切,音姑。《詩·豳風》予未有室家。叶上据荼。

《小雅》復我邦家。叶上居樗。

與姑同。大家,女之尊稱。漢曹世叔之妻班昭稱大家,卽超妹。

叶古俄切,音歌。《古雉朝飛操》我獨何命兮未有家,時將暮兮可奈何。

《孔臧·蓼賦》苟非德義,不以爲家。安逸無心,如禽獸何。

叶古暮切,音固。《焦氏·易林》三足孤鳥,靈明爲御。司過罰惡,自殘其家。《說文》从宀,豭省聲。周伯溫曰:豕居之圈曰家,故从宀从豕。後人借爲室家之家。○按《六書故》作①,人所合也。从㐺,三人聚宀下,①之義也。乑古族字,乑譌爲豕,《說文》謂从豭省,無義。①字从宀从㐺,或从宀从乑。乑字从亻从人人,與㐺形近。

𡦼

家的说文解字解释

家【卷七】【宀部】

居也。从宀,豭省聲。𠖔,古文家。古牙切〖注〗𡩅𡧚,亦古文家。𡩵

说文解字注

(家)凥也。凥各本作居。今正。凥、處也。處、止也。釋宫。牖戶之閒謂之扆。其內謂之家。引伸之天子諸侯曰國。大夫曰家。凡古曰家人者、猶今曰人家也。家人字見哀四年左傳夏小正傳及史記、漢書。家凥曡韵。从宀。豭省聲。古牙切。古音在五部。按此字爲一大疑案。豭省聲讀家。學者但見从豕而巳。从豕之字多矣。安見其爲豭省耶。何以不云叚聲。而紆回至此耶。竊謂此篆本義乃豕之凥也。引申叚借以爲人之凥。字義之轉移多如此。牢、牛之凥也。引伸爲所以拘罪之𨻼牢。庸有異乎。豢豕之生子冣多。故人凥聚處借用其字。久而忘其字之本義。使引伸之義得冒據之。葢自古而然。許書之作也。盡正其失。而猶未免此。且曲爲之說。是千慮之一失也。家篆當入豕部。

𠖔)古文家。按此篆體葢誤。當从古文豕作?。古文四聲韵引作?。似近是。

家的古汉语解释
jiā
①<名>住房;住所。《汉书·司马相如传》:“~徒四壁立。”
②<名>家庭;家族。《促织》:“每责一头,辄顷数~之产。”
③<形>自家的;本家的。《滕王阁序》:“~君作宰,路出名区。”
④<名>人家;人户。《荆轲刺秦王》:“秦王购之金千斤,邑万~。”
⑤<形>家中的。《孔雀东南飞》:“非为织作迟,君~妇难为。”
⑥<动>定居;安家。陶渊明《还旧居》:“畴昔~上京,六载去还归。”
⑦<名>家产;家业。《史记·吕不韦列传》:“皆没其~而迁之蜀。”
⑧<名>奴隶社会中卿大夫的封邑。《季氏将伐颛臾》:“丘也闻有国有~者,不患贫而患不均。”
⑨<名>朝廷;官府。《赤壁之战》:“当横行天下,为汉~除残去秽。”
⑩<动>把……居为一家所有。《汉书·盖宽饶传》:“三王~天下。”
⑾<形>家养的;驯化的。齐己《野鸭》:“野鸭殊~鸭,离群忽远飞。”
⑿<名>学术或政治派别。《过秦论》:“于是废先王之道,焚百~之言。”
⒀<名>有专长或从事某种职业的人。《望洋兴叹》:“吾常见笑于大方之~。”白居易《观刈麦》:“农~少闲月。”
⒁<量>家;户。《水浒传》:“且说登州山下有一~猎户。”【又】<量>种;样。杨万里《秋雨叹》:“蕉叶半黄荷叶碧,两~秋雨一声。”
⒂<助>自称、人称的语尾。如自称侬家、咱家,人称君家、伊家。《要做则做》:“后生~每临事,辄曰‘吾不会做’,此大谬也。”
家的百科
家,jia,甲骨文字形,上面是“宀”(mián),表示与房室有关,最早的房子是用来祭祀祖先或家族开会。下面是“豕”中国书法,即野猪,野猪是比老虎、熊还危险的动物。野猪是非常难得的祭品,所以最隆重的祭祀是用野猪祭祀。本义:屋内,住所。
家
家的反义词
家的英文翻译
surname Jia; family; noun suffix for a specialist in some activity, such as a musician or revolutionary, corresponding to English -ist, -er, -ary or -ian; refers to the philosophical schools of pre-Han China; classifier for families or businesses; (polite) my (sister, uncle etc); see 家伙; home; CL:个