拼音:
注音:ㄅㄨˋ
部首:
五笔:DMHJ
笔画:05
五行:水
结构:左上包围
unicode:5e03
gbk码:b2bc
部首笔画:3
笔顺:一ノ丨フ丨
布的基本解释

1.用棉、麻等织成的,可以做衣服或其他物件的材料:棉~。麻~。花~。粗~。~鞋。买一块~。

2.古代的一种钱币。

3.姓。

4.宣告;宣布:发~。公~。~告。开诚~公。

5.散布;分布:阴云密~。铁路公路遍~全国。

6.布置:~局。~防。~下天罗地网。

布的介绍

〈名〉

  1. (形声。从巾,父声。本义:麻布)

  2. 同本义(古时无棉布)

    坤为布。——《易·说卦》

    抱布贸丝。——《诗·卫风·氓》

    女有余布。——《孟子》

    果布辐凑而常然。——左思《吴都赋》

    商祝免袒,执功布入。——《仪礼·既夕礼记》

    许子必织布而后衣乎?——《孟子·滕文公》

    又如:布衣(平民,老百姓。古时老百姓穿麻布衣服,所以称平为“布衣”);布槽(布制的马槽);布褐(粗布衣服;又指平民);布总(古代丧服,以麻布束发)

  3. 棉、麻、苎、葛等织物的通称

    足缠白布。——明· 魏禧《大铁椎传》

    又如:土布(手工纺织的布);布索(布制的绳);布衣交(贫贱之交);布裙荆钗(指民家的女子);布头笺(用碎片制成而品质优良的笺纸);布掸子(用布条札成的掸帚)

  4. 古代钱币

    外府掌邦布之出入。——《周礼·天官·外府》

    又如:布儿(古代钱币的通称。亦作“泉布”);布缗(古代用绳子串起来的钱)

〈动〉

  1. 铺开

    收葱子,必薄布阴干。——贾思勰《齐民要术·种葱》

    禹鲧是始布土。——《山海经·海内经》

    敢私布之。——《左传·昭公十六年》

    布币行礼。——《国语·鲁语上》

  2. 引申为散开,分布

    天下英豪布在州郡。——《三国志·吴主权传》

    影布石上。——唐· 柳宗元《至小丘西小石潭记》

    又如:布陈(敷布陈设);布武(用小步疾走,使足迹散布,而不相重叠);布锦(铺展锦绣)

  3. 布列

    千人者布列江岸。——清· 邵长蘅《青门剩稿》

    又如:布阵(布列阵势);布兵(布戎。布甲。布列军队);布伍(部署军队)

  4. 布施;施行

    阳春布德泽。——《乐府诗集·长歌行》

    又如:布德(广施恩德);布惠(布施恩惠);布化(施行教化)

  5. 公布,颁布

    法者,…设之于官府,而布之于百姓者也。——《韩非子·难三》

    又如:布按三司(布政、按察、都指挥史的总称);布露(公布,向众人布告披露);布谕(布告晓喻);布教(颁布教令)

  6. 伸开 。

    如:布指(伸开手指);布展(伸展;扩展)

  7. 传布

    上器其能,赐以秘书之副,时书未布。——《汉书·叙传》

    又如:布旨(传布旨意);布种(撒籽栽种);布怨(播怨,结怨)

  8. 陈述

    聊布往怀,君其详之。——丘迟《与陈伯之书》

    又如:布达(陈述表达);布述(书信用语。陈述)

  9. 布置,安排 。

    如:布席(铺设坐席);布致(布景致思);布摆(安排)

布的释意
布〈名〉
(形声。从巾,父声。本义麻布)
同本义(古时无棉布)
坤为布。--《易·说卦》
抱布贸丝。--《诗·卫风·氓》
女有余布。--《孟子》
果布辐凑而常然。--左思《吴都赋》
商祝免袒,执功布入。--《仪礼·既夕礼记》
许子必织布而后衣乎?--《孟子·滕文公》
又如布衣(平民,老百姓。古时老百姓穿麻布衣服,所以称平为布衣”);布槽(布制的马槽);布褐(粗布衣服;又指平民);布总(古代丧服,以麻布束发)
棉、麻、苎、葛等织物的通称
足缠白布。--明·魏禧《大铁椎传》
又如土布(手工纺织的布);布
布的康熙字典解释

布【寅集中】【巾部】 康熙筆画:5画,部外筆画:2画

〔古文〕㱛《唐韻》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𠀤博故切,音抪。《說文》布枲,織也。《廣韻》布,帛也。《小爾雅》麻紵葛曰布。《釋名》布,布也。布列衆縷爲經,以緯橫成之也。

太古衣皮,女工之事始于是,施布其法度,使民盡用之也。《易·說卦》坤爲布。《詩·衞風》抱布貿絲。《傳》布,幣也。《疏》此布幣謂絲麻布帛之布。幣者,布帛之名。《左傳·閔二年》衞文公大布之衣。

泉也。《周禮·天官·外府》掌邦布之出入。《註》布,泉也。其藏曰泉,其行曰布。《前漢·食貨志》布貨十品,大布,次布,弟布,壯布,中布,差布,厚布,幼布,幺布,小布。《註》師古曰:布亦錢耳。謂之布者,言其分布流行也。

《廣雅》布,施也。《莊子·列禦宼》施于人而不忘,非天布也。

《玉篇》𨻰列也。《書·康王之誥》諸侯入應門右,皆布乗黃朱。《傳》皆𨻰四黃馬朱鬣,以爲庭實。《左傳·昭十六年》僑若獻玉,不知所成,敢私布之。《註》布,𨻰也。

《廣雅》布,散也。《左傳·襄三十年》皆自朝布路而罷。《註》布路,分散。

《爾雅·釋天》祭星曰布。《註》布,散祭於地。

《廣雅》布,班也。

草名。《爾雅·釋草》布似布,帛似帛,華山有之。《註》草葉中有象布帛者,因名。

藥名。《本草集解》昆布,亦名綸布。生南海,葉如手大,似薄葦,紫赤色。

金布,書名。《前漢·蕭望之傳》金布令甲。《註》師古曰:金布者,令篇名也。其上有府庫金錢布帛之事,因以篇名。

懸泉激流曰瀑布。《孫綽·天台賦》瀑布飛泉以界道。

露布。《續博物志》露布,捷書別名,以帛書揭之於竿,欲天下知聞也。

姓。《晉書·陶侃傳》江夏布興。

複姓。《史記·趙世家》姑布子卿。《註》司馬彪曰:姑布,姓。

與尃通。《史記·司馬相如·上林賦》專結縷。《註》徐廣曰:尃,古布字。《漢書》作布。

布的说文解字解释

布【卷七】【巾部】

枲織也。从巾父聲。博故切

说文解字注

(布)枲織也。其艸曰枲、曰萉。析其皮曰林、曰木。屋下治之曰麻。緝而績之曰綫、曰縷、曰纑。織而成之曰布。布之屬曰紨、曰?、曰絟、曰緦、曰緆、曰緰貲、曰㡉、曰幏。古者無今之木綿布。但有麻布及葛布而巳。引伸之凡散之曰布。取義於可卷舒也。外府注曰。布、泉也。其藏曰泉。其行曰布。泉者今之錢也。衛風。抱布貿絲。傳曰。布、幣也。箋云。幣者所以貿買物也。此幣爲凡貨之偁。布帛金錢皆是也。从巾。父聲。博故切。五部。隷變作布。

布的古汉语解释
①<名>麻棉织品的总称。《茅屋为秋风所破歌》:“~衾多年冷似铁。”
②<名>古代的一种货币。《诗经·卫风·氓》:“氓之蚩蚩,抱~贸丝。”
③<动>布施;分予。《长恨歌》:“阳春~德泽。”
④<公布;宣布>。《韩非子·难三》:“而~之于百姓者也。”
⑤<动>表达;陈述。《与陈伯之书》:“聊~往怀,君其详之。”
⑥分布;布列。《活板》:“乃密~字印,满铁范为一板。”【布衣】1.布做的衣服,指衣着俭朴。《史记·鲁周公世家》:“平子~跣行。”2.平民庶人穿的衣服,借指平民。《史记·高祖本纪》:“吾以~提三尺剑取天下。”【布政】进行统治。《史记·孝文本纪》:“人主不德,~不均。”
布的谜语
1.毛巾上画把叉(打一字)
布的百科
布,该字常表示为棉、麻及棉型化学短纤维经纺纱后的织成物、布匹、棉布、布料。其他含义:①散开;传播。②宣告;宣布。③安排;设置。④陈述:强齐压境举朝忧,韦布谁知握胜筹?——明冯梦龙《东周列国志》⑤姓。源于羌族,出自战国时期赵国大夫布子,属于以先祖名字为氏。
布
布的英文翻译
to make known; to spread; cloth; to announce; variant of 布; to declar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