拼音: zhì
注音:ㄓˋ
部首:
五笔:MHKW
笔画:08
五行:金
结构:左右
unicode:5e1c
gbk码:d6c4
部首笔画:3
繁体:
笔顺:丨フ丨丨フ一ノ丶
帜的基本解释

1.旗子:独树一~。

2.记号:标~。

帜的介绍

〈名〉

  1. (形声。从巾,只(戠 zhí)声。本义:旗帜的通称)

  2. 同本义

    帜,旌旗之属。——《说文新附》

    长丈五尺、广半幅曰帜。——《墨子》

    私记曰帜。——《通俗文》

    拔赵帜,立 汉赤帜。——《史记·淮阴侯列传》

    树帜曰。——清· 徐珂《清稗类钞·战事类》

  3. 急挥帜。

    张帜乘潮。——清· 邵长蘅《青门剩稿》

    又如:帜羽(羽饰之旌旗);帜志(旗帜)

  4. 标记

    缝其裾为帜。——《后汉书》

    又如:帜志(典范,标准)

帜的释意
(形声。从巾,只声。本义旗帜的通称)
同本义
帜,旌旗之属。--《说文新附》
长丈五尺、广半幅曰帜。--《墨子》
私记曰帜。--《通俗文》
拔赵帜,立汉赤帜。--《史记·淮阴侯列传》
树帜曰。--清·徐珂《清稗类钞·战事类》
急挥帜。
张帜乘潮。--清·邵长蘅《青门剩稿》
又如帜羽(羽饰之旌旗);帜志(旗帜)
标记
缝其裾为帜。--《后汉书》
又如帜志(典范,标准)
帜(幟)zhì旗子旗~。别树一~。〈引〉标志,标记标~。
帜的康熙字典解释

幟【寅集中】【巾部】 康熙筆画:15画,部外筆画:12画

《唐韻》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𠀤昌志切,音熾。《說文》旌旗之屬。《廣韻》旗幟。《字詁》標也。《廣雅》旛也。《史記·高祖紀》旗幟皆赤。《前漢·淮隂侯傳》拔趙幟,樹漢赤幟。《註》索隱曰:幟帛長丈五,廣半幅。

通作織。《前漢·食貨志》治樓船十丈餘,加旗織於其上。《註》師古曰:織,讀曰幟。

記也。《後漢·虞詡傳》以采綖縫其裾爲幟。《註》幟,記也。

《集韻》《韻會》𠀤職吏切,音志。

《廣韻》《集韻》《韻會》𠀤式吏切,音試。義𠀤同。

帜的说文解字解释

幟【卷七】【巾部】

旌旗之屬。从巾戠聲。昌志切

帜的古汉语解释
zhì<名>旗帜。《墨子·旗帜》:“鼓三,举一~。”【引】标志;标记。《后汉书·虞诩传》:“以采綖缝其裾为~。”
帜的百科
汉字,帜,旌旗之属。――《说文新附》长丈五尺、广半幅曰帜。――《墨子》私记曰帜。――《通俗文》拔赵帜,立汉赤帜。――《史记·淮阴侯列传》树帜曰。――清·徐珂《清稗类钞·战事类》
帜
以帜开头的词语
帜在中间的成语
帜的英文翻译
flag