拼音: yōng
注音:ㄩㄥ
部首:广
五笔:YVEH
笔画:11
五行:土
结构:左上包围
unicode:5eb8
gbk码:d3b9
部首笔画:3
笔顺:丶一ノフ一一丨フ一一丨
庸的基本解释

1.平凡;平庸:~言~行(平平常常的言行)。

2.不高明;没有作为:~人。~医。~~碌碌。

3.姓。

4.用(多用于否定式):无~细述。毋~讳言。

5.表示反问;岂:~有济乎?。~可弃乎?

庸的介绍

〈动〉

  1. (会意。小篆字形。从用,从庚。“庚更”同音,表更换。先做某事,然后更换做别的事。本义:用;需要)

  2. 同本义

    庸,用也。——《说文》

    畴咨若时登庸。——《书·尧典》

    我生之初,尚无庸。——《诗·王风·兔爰》

    齐子庸止。——《诗·齐风·南山》

  3. 靖潜庸回。——《左传·文公十八年》

    庸動长老。——《国语·周语中》

    请始无庸战。——《国语·越语上》

  4. 常与否定副词“无”、“勿”、“弗”连用

    无稽之言勿听,弗询之谋勿庸。——《书·大禹谟》

    我无庸去,只是教阁下个至良极美的法则。——《礼记》

    又如:无庸讳言;无庸细述;毋庸讳言;庸释(舍弃)

  5. 任用

    名之所在,上之所庸。——清· 顾炎武《日知录》

    又如:庸庸(任用应受任用的人);登庸(选拔重用)

  6. 受雇用,出卖劳动力

    买庸而决窦。——《韩非子·五蠹》

  7. 如:庸作(受雇而为人劳作);庸仆(佣工、仆役);庸僦(雇佣租赁)

  8. 酬其功劳

    亲亲故故,庸庸劳劳,仁之杀也。——《荀子·大畧》

    又如:庸勋(酬劳有功的人)

〈形〉

  1. 平常

    庸,常也。——《尔雅》

    此庸夫之怒也。——《战国策·魏策》

    恒丝庸帛。——《论衡·量知》

    布帛寻常,庸人不释。——《韩非子》

    又如:庸德(常德,一般的道德规范);庸人(常人);庸众(常人;一般的人);庸情(犹俗虑,常人的心志);庸格(常例);庸音(常音。喻指平庸的文辞和言论);庸民(平民;普通的人);庸凡(平凡)

  2. 平庸

    任重职大,非庸材所能堪。——《汉书·薛宣传》

    又如:庸庸碌碌(形容人平庸,没有志气);庸涩(平庸晦涩);庸下(平庸低下);庸懦(平庸懦弱);庸伍(才识平庸之辈);庸臣(平庸之臣);庸朽(庸下衰朽);庸主(平庸的君主);庸君(平庸之君;昏君);庸鄙(平庸鄙俗);庸腐(平庸陈腐;平庸迂腐);庸儒(平庸的儒者)

  3. 庸俗,庸鄙 。

    如:庸邪(指庸俗邪僻之人);庸狡(庸鄙而奸滑);庸塞(庸鄙不通);庸遴(庸鄙贪吝)

  4. 昏庸,庸下

    不有乱常,则多庸暗。——《晋书·惠帝纪论》

    又如:庸暗(昏庸愚昧);庸朽(庸下衰朽)

  5. 浅陋 。

    如:庸医杀人(医生的医术低劣,致误投药物而使人丧命);庸奴(见识浅陋之人。含有鄙夷之意);庸妄(浅陋妄为);庸昧(谓资质愚钝,才识浅陋。常用作谦词)

〈名〉

  1. 功勋

    现克一堡之庸,酬通侯之锡者,又何若不伦?——清· 魏源《圣武记》

    又如:庸功(庸伐,庸勋,庸绩。功勋;功绩);庸器(古代铭功的铜器)

  2. 受雇用的人

    庸人訾厉。——《管子·入国》

    取庸而强饭之。——《淮南子·缪称》

    又如:庸保(受雇充任杂役的人);庸仆(佣工、仆役)

  3. 劳苦

    我生之初,尚无庸;我生之后,逢此百凶。——《诗·王风》

  4. 受雇者的工钱

    写书取庸自给。——《新唐书》

    又如:庸钱(工资)

  5. 古国名,在今湖北省

    庸蜀之南。—— 唐· 柳宗元《柳河东集》

〈副〉

  1. 或许,大概

    虽王之国,庸独利乎?——《汉书》

  2. 怎么 。表示反问。

    如:庸安(何以,怎么);庸何(何,什么)

  3. 表示反问,可译为“难道”、“岂”、“哪里” [could it be said that…]

    庸非昔日之乐。——明· 刘基《诚意伯刘文成公文集》

    庸知其年之先后。——唐· 韩愈《师说》

庸的释意
(会意。小篆字形。从用,从庚。庚更”同音,表更换。先做某事,然后更换做别的事。本义用;需要)
同本义
庸,用也。--《说文》
畴咨若时登庸。--《书·尧典》
我生之初,尚无庸。--《诗·王风·兔爰》
齐子庸止。--《诗·齐风·南山》
靖潜庸回。--《左传·文公十八年》
庸動长老。--《国语·周语中》
请始无庸战。--《国语·越语上》
常与否定副词无”、勿”、弗”连用
无稽之言勿听,弗询之谋勿庸。--《书·大禹谟》
我无庸去,只是教阁下个至良极美的法则。--《礼记》
又如无庸讳言;
庸yōng
⒈常,平常的~行之谨。~言之信。
⒉平凡,不高明的平~。~医。~俗。~人自扰。~碌无能。
⒊用无~讳言。
⒋岂,怎么,难道~可弃乎?虽得贤,~必能用之乎?
⒌〈古〉功劳~绩。
⒍〈古〉受雇佣,出卖劳动力的人~耕。~工。
庸的康熙字典解释

庸【寅集下】【广部】 康熙筆画:11画,部外筆画:8画

〔古文〕𠆌《唐韻》《廣韻》余封切《集韻》《類篇》《韻會》餘封切,𠀤音容。《說文》庸,用也。《書·堯典》疇咨若時登庸。《傳》將登用之。《莊子·齊物論》爲是不用而寓諸庸。庸也者,用也。用也者,通也。

《爾雅·釋詁》常也。《易·乾卦》庸言之信,庸行之謹。《書·臯陶謨》自我五禮有庸哉。《傳》用我五等之禮接之,使有常。

《玉篇》功也。《書·舜典》有能奮庸熙帝之載,使宅百揆。《傳》庸,功也。《晉語》無功庸者,不敢居高位。《註》國功曰功,民功曰庸。《周禮·天官·大宰》以八統詔王馭萬民,五曰保庸。《註》安有功者。

《地官·大司徒》以庸制祿,則民興功。

《爾雅·釋詁》勞也。《疏》謂勞苦。

《釋訓》庸庸,勞也。《疏》有功庸者皆勞也。《詩·王風》我生之初尚無庸。《箋》庸,勞也。

《廣韻》和也。《禮·中庸疏》以其記中和之爲用也。

《集韻》愚也。《史記·周勃傳》才能不過凡庸。

豈也。《左傳·莊十四年》庸非貳乎。《前漢·文帝紀賜尉佗書》雖王之國,庸獨利乎。

租庸賦法。《唐書·食貨志》用民之力,歲二十日,閏加二日,不役者日爲絹三尺,謂之庸。

水庸。《禮·郊特牲》祭坊與水庸事也。《註》水庸,溝也。《疏》坊者所以畜水,亦以鄣水。庸者所以受水,亦以泄水。

國名。《左傳·文十六年》楚滅庸。《註》庸,今上庸縣,屬楚之小國。

庸浦,地名。《左傳·襄十三年》戰于庸浦。

姓。《姓譜》庸國子孫,以姓爲氏。《前漢·儒林傳》膠東庸生。

與鄘通。《前漢·地理志》遷邶庸之民於𨿅邑,故邶庸衞三國之詩,相與同風。○按《毛詩》作鄘。

與墉通。《詩·大雅》因是謝人,以作爾庸。《註》庸,城也。《禮·王制》附于諸侯曰附庸。《註》附庸,小城也。

與傭通。《前漢·欒布傳》窮困賣庸於齊。《註》師古曰:謂庸作受顧也。《司馬相如傳》與庸保雜作。《註》師古曰庸即謂賃作者保謂庸之可信任者也。

與鏞通。《詩·商頌》庸鼓有斁。《傳》大鐘曰庸。

叶于方切,音央。《𨻰琳·車渠椀賦》廉而不劌,婉而成章。德兼聖哲,行應中庸。

庸的说文解字解释

庸【卷三】【用部】

用也。从用从庚。庚,更事也。《易》曰:“先庚三日。”余封切

说文解字注

(庸)用也。㬪韵。从用庚。會意。余封切。九部。庚、更事也。庚更同音。說從庚之意。易曰。先庚三日。巽九五爻辭。先庚三日者、先事而圖更也。引以證用庚爲庸。與?寷引易同意。說見艸部䕻下。

庸的古汉语解释
yōng
①<动>任用。《国语·吴语》:“王其无~战。”
②<动>受雇用。《陈涉世家》:“若为~耕,何富贵也?”
③<名>受雇用的人。《五蠹》:“泽居苦水者,买~而决窦。”
④<形>平庸。《廉颇蔺相如列传》:“且~人尚羞之,况于将相乎。”
⑤<副>难道;岂。《师说》:“吾师道也,夫~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?”【庸中佼佼】指常人中较突出的。
庸的百科
庸,yong,从庚从用。以秋之实作变动去用、而达到(可以、行)的结果。先秦对某些地位较低的劳动者的一种称呼。战国之间,与社会政治、经济的变革适应,“庸”所指的对象也发生了变化。在战国时期的史料里,“庸”有时作“佣”(佣),多指雇佣劳动者。功绩,《新唐书102卷令狐德棻传》中“先烈世庸”一词,指先祖世世代代的功绩。平常;平凡、能力低。如平庸。无所作为的需要:无庸细说,无庸讳言。庸人自扰,自己搅乱自己。形容原本没事,却要自找麻烦。庸俗,平庸鄙俗。厚有中庸说法,乃指不偏之谓中,不易之谓庸,庸在此作为“不改变保持原样,延续之前”之意
庸
以庸结尾的成语
庸的英文翻译
to use; ordinary