恸的基本解释
-
极度悲哀;大哭。
恸的介绍
〈动〉
(形声。从心,动声。本义:大哭) 同本义
颜回死, 子哭之恸。——《论语·先进》
我歌诚自恸,非独为君悲。——柳宗元《哭连州凌员外司马》
又如:恸绝(哭晕倒)
〈形〉
极其悲痛
君与康先生捧诏恸哭。——梁启超《谭嗣同传》
又如:恸切(悲痛之极);恸泣(悲痛哭泣);恸怛(惨痛);恸恨(极度地悲恨);恸悼(悲痛伤悼);恸醉(痛饮而醉);恸怀(沉痛怀念)
恸的释意
恸
(形声。从心,动声。本义大哭) 同本义
颜回死,子哭之恸。--《论语·先进》
我歌诚自恸,非独为君悲。--柳宗元《哭连州凌员外司马》
又如恸绝(哭晕倒)
恸
极其悲痛
君与康先生捧诏恸哭。--梁启超《谭嗣同传》
又如恸切(悲痛之极);恸泣(悲痛哭泣);恸怛(惨痛);恸恨(极度地悲恨);恸悼(悲痛伤悼);恸醉(痛饮而醉);恸怀(沉痛怀念)
恸哭
听见青年和老人抽泣和恸哭
宫中皆恸哭。--唐·李朝威《柳毅传》
捧诏恸哭。--清·梁启超《谭嗣同
恸(憅)tòng极度悲哀~哭。
恸的康熙字典解释
慟【卯集上】【心部】 康熙筆画:15画,部外筆画:11画
《唐韻》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徒弄切,音洞。哀過也。从心動聲。《論語》子哭之慟。
又叶徒紅切,音同。《晉書·愍懷傳》今爾之負,抱冤於東。悠悠有識,孰不哀慟。
恸的说文解字解释
慟【卷十】【心部】
大哭也。从心動聲。徒弄切
恸的古汉语解释
恸
tòng
①<形>极度悲哀。《柳毅传》:“须臾,宫中皆~哭。”
②<动>痛哭。《三国演义》:“谏议大夫刘陶径到帝前大~。”【辨】痛、恸。都有悲哀的意义,但“恸”悲哀的程度更深些。另外,“痛”的其他意义不能用“恸”。
恸的百科
恸,汉字,读音:tòng。

以恸开头的成语
恸的英文翻译
grief