愠的基本解释
-
含怒;怨恨:面有~色。
愠的介绍
〈动〉
(形声。从心,昷( wēn)声。本义:含怒,生气)
同本义
愠,怒也。——《说文》
愠,恨。——《苍颉篇》
舞斯愠。——《礼记·檀弓》。注;“犹怒也。”
愠而不出。——《左传·襄公二十三年》
忧心悄悄,愠于群小。——《诗·邶风·柏舟》
人不知而不愠,不亦君子乎。——《论语》
又如:愠怍(愠怒);愠恚(怨恨恼怒)
羞,害羞
引得些鸳鸯儿交颈和鸣,忽的见了,愠的面赤,兜的心疼。——元· 关汉卿《金线池》
愠的解释
愠〈动〉
(形声。从心,昷声。本义:含怒,生气)
同本义 [irritated;angry]
愠,怒也。--《说文》
愠,恨。--《苍颉篇》
舞斯愠。--《礼记·檀弓》。注;“犹怒也。”
愠而不出。--《左传·襄公二十三年》
忧心悄悄,愠于群小。--《诗·邶风·柏舟》
人不知而不愠,不亦君子乎。--《论语》
又如:愠怍(愠怒);愠恚(怨恨恼怒)
羞,害羞 [shy]
引得些鸳鸯儿交颈和鸣,忽的见了,愠的面赤,兜的心疼。--元·关汉卿《金线池》
愠的释意
愠〈动〉
(形声。从心,昷声。本义含怒,生气)
同本义
愠,怒也。--《说文》
愠,恨。--《苍颉篇》
舞斯愠。--《礼记·檀弓》。注;犹怒也。”
愠而不出。--《左传·襄公二十三年》
忧心悄悄,愠于群小。--《诗·邶风·柏舟》
人不知而不愠,不亦君子乎。--《论语》
又如愠怍(愠怒);愠恚(怨恨恼怒)
羞,害羞
引得些鸳鸯儿交颈和鸣,忽的见了,愠的面赤,兜的心疼。--元·关汉卿《金线池》
愠yùn生气,怨恨~色。~怒。
愠yǔn 1.郁结。
愠的更多解释
愠 yun 部首 忄 部首笔画 03 总笔画 12 愠
yùn
〈动〉
(1)
(形声。从心,昷(wēn)声。本义含怒,生气)
(2)
同本义 [irritated;angry]
愠,怒也。--《说文》
愠,恨。--《苍颉篇》
舞斯愠。--《礼记·檀弓》。注;犹怒也。”
愠而不出。--《左传·襄公二十三年》
忧心悄悄,愠于群小。--《诗·邶风·柏舟》
人不知而不愠,不亦君子乎。--《论语》
(3)
又如愠怍(愠怒);愠恚(怨恨恼怒)
(4)
羞,害羞 [shy]
引得些鸳鸯儿交颈和鸣,忽的见了,愠的面赤,兜的心疼。--元·关汉卿《金线池》
愠恼
yùnnǎo
[irritated] 心中不快而生气
愠怒
yùnnù
[be inwardly angry] 恼怒
愠怒的神色
愠容
yùnróng
[look of resentment] 愤怒的神色
愠色
yùnsè
[look of resentment] 怨怒的神色
面露愠色
愠
yùn ㄩㄣ╝
怒,怨恨~色。~容。~怒。~恼。人不知,而不~。
郑码uklk,u6120,gbke3b3
笔画数12,部首忄,笔顺编号442251125221
愠的古汉语解释
愠
yùn<形>恼怒。《论语》:“人不知而不~,不亦君子乎?”
愠的百科
音义yùn〈动〉形声。从心,从昷(wēn),昷亦声。“昷”意为“热”、“暖”。“心”与“昷”联合起来表示“心里燥热”。本义:心燥。不冷静。引申义:含怒,生气。同本义[irritated;angry]五笔:njlg笔画:捺捺竖竖折横横竖折竖竖横
愠的英文翻译
feel hurt; indignan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