拼音: dài
注音:ㄉㄞˋ
部首:
五笔:FALW
笔画:17
五行:火
结构:右上包围
unicode:6234
gbk码:b4f7
部首笔画:4
笔顺:一丨一丨フ一丨一一丨丨一ノ丶フノ丶
戴的基本解释

1.把东西加在 头、脸、颈、胸、臂、手等处:~帽子。~眼镜。~红领巾。~手套。

2.头上顶着;承当着:披星~月。~罪立功。

3.拥护;尊敬:爱~。感~。

戴的介绍

〈名〉

  1. (形声。本义:增益)

  2. 同本义

    分物得增益曰戴。——《说文》。段玉裁注:“引申之凡加于上皆曰戴。”

  3. 古国名。故址在今河南省民权县东

    宋人、 蔡人、 卫人伐 戴。——《春秋》

〈动〉

  1. 加在头、颈、面、肩上、胸上

    戴,覆也。——《尔雅》

    日抱戴。——《孝经·援神契》。注:“在上曰戴。”

    戴胜降于桑。——《礼记·月令》

    垂发戴白。——《后汉书·邓禹传》。注:“戴白,父母也。”

    颁白者(老人)不负戴于道路矣。——《孟子·梁惠王上》

    无戴其苍,地履其黄。——清· 梁启超《饮冰室合集》

    戴朱缨宝饰之帽。——明· 宋濂《送东阳马生序》

    闻喜宴独不戴花。——宋· 司马光《训俭示康》

    又如:戴笠(戴斗笠);戴头识脸(有身分,有面子;很有派头);戴巾的(指士大夫阶级);戴假发;戴耳环;戴金戒指;戴盆(将盆覆戴在头上);披星戴月(顶着星星和月亮);戴白(满头都是斑白的发丝。形容人老);她洗了手套,发现它们戴不上了

  2. 拥护,从各方面给予支持

    庶民不忍,欣戴武王。——《国语·周语上》

    又如:爱戴;戴情(感激他人的诚意);戴仰(拥戴仰望);拥戴(拥护推戴)

  3. 敬奉,尊奉 。

    如:戴日(敬奉太阳);戴德(感戴恩德)

戴的释意
(形声。本义增益)
同本义
分物得增益曰戴。--《说文》。段玉裁注引申之凡加于上皆曰戴。”
古国名。故址在今河南省民权县东
宋人、蔡人、卫人伐戴。--《春秋》
加在头、颈、面、肩上、胸上
戴,覆也。--《尔雅》
日抱戴。--《孝经·援神契》。注在上曰戴。”
戴胜降于桑。--《礼记·月令》
垂发戴白。--《后汉书·邓禹传》。注戴白,父母也。”
颁白者(老人)不负戴于道路矣。--《孟子·梁惠王上》
无戴其苍,地履其黄。--清·梁启超《饮冰室合集》
戴朱
戴 dài
①把衣物等加在头、面、颈、手等处~帽子、~手表。
②尊敬;推崇爱~、拥~。
③姓。
【戴高乐】(1890-1970)法国总统(1959-1969)。毕业于圣西尔军校。参加过第一次世界大战。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,坚决抗击德国法西斯对法国的入侵,并在英国领导'自
由法国'运动,为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贡献。1958年12月当选法兰西第五共和国总统,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,促使法国于1964年和中国建立了外交关系。
【戴季陶】(1890-1949)名传贤,号天仇。祖籍浙江吴兴。曾留学日本,参加中国同盟会。辛亥革命后投奔孙中山。1925年孙中山逝世后,积极参加西山会议派的反革命活动
,反对孙中山的新三民主义。1927南京国民党政府成立后,历任国民政府委员、考试院院长等职。为蒋介石的谋士。1949年2月在广州自杀。
【戴金盔的男子】油画∩兰画家伦勃朗创作于1650年。
【戴笠】(1897-1946)国民党军统特务头子。字雨农,浙江江山人,肄业于黄埔军校。追随蒋介石,积极发展军统特务势力,与人民为敌。1946年3月从北平飞往南京途中,
飞机坠毁身亡。
【戴名世】(1653-1713)清代学者。安徽桐城人,字田有,号南山。康熙进士。曾游历于南北各地,留心明代史事。因所撰《南山集》等著作中引述南明抗清事迹,被处斩。
株连致死、流放数百人,是清初著名的文字狱之一。
【戴维】(1778-1829)英国化学家。于1801年被聘为英国皇家化学学院主讲,开始电化学研究。1807年首次用电解法获得了钾、钠等碱金属,1808年又获得了钡、镁、钙、
锶等碱土金属,并制备了硼,对氯元素也有一定研究。
【戴维斯杯网球赛】国际草地网球联合会主办的网球冠军赛。始于1900年,每年1次。比赛规定为4场单打和1场双打,赢3场的队获胜。
【戴震】(1724-1777)清思想家、学者。字东原。安徽休宁人。初以教书为生。乾隆时修《四库全书》,被召为纂修官,赐同进士出身,翰林院为庶吉士。在天文、数学、历
史、哲学、地理等方面有精深研究,对经学、语言学作出重要贡献,并精于名物训诂。是一代考据大师。1777年病逝。
戴的康熙字典解释

戴【卯集中】【戈部】 康熙筆画:18画,部外筆画:14画

〔古文〕𢨇《唐韻》都代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丁代切,𠀤𪒴去聲。《說文》分物得增益曰戴。一曰首戴也。《廣韻》荷戴也。《書·大禹謨》衆非元后何戴。《孟子》頒白者不負戴於道路矣。

《爾雅·釋地》途出其前戴丘。《疏》道過丘南,若爲道負戴。

値也。《禮·喪大記》君纁戴六。《註》戴之言値也。《爾雅·釋地》戴日爲丹穴。《註》値也。《疏》値日之下,其處名丹穴。

《諡法》典禮無愆曰戴。《左傳·隱三年》其娣戴嬀生桓公。《註》戴謂諡。

姓。出濟北,本宋戴穆公後。

或作載。《禮·月令》載靑旂。《詩·周頌》載弁俅俅。《音義》如字。

與戴同。

《韻會》作代切,音再。地名。《春秋·隱十年》宋人,蔡人,衞人伐戴。《註》戴國,今𨻰留外黃縣東南有戴城。《釋文》戴音再。

戴的说文解字解释

戴【卷三】【異部】

分物得增益曰戴。从異𢦔聲。𢨇,籀文戴。都代切文二重一

说文解字注

(戴)分物得增益曰戴。釋訓曰。蓁蓁、孽孽、戴也。毛傳云。蓁蓁、至盛皃。孽孽、盛飾。是皆謂加多也。引伸之凡加於上皆曰戴。如土山戴石曰崔嵬、石山戴土曰?是也。又與載通用。言其上曰戴。言其下曰載也。釋山或本。石載土謂之崔嵬。土載石爲砠。謂石載於土、土載於石則與毛傳不異也。周頌載弁俅俅、月令載青旗皆同戴。从異。𢦒聲。都代切。一部。

𢎑)籒文戴。弋聲、?聲同在一部。葢非从戈也。

戴的古汉语解释
dài
①<动>加在头上;用头顶着。《送东阳马生序》:“同舍生皆被绮绣,~朱缨宝饰之帽。”《齐桓晋文之事》:“颁白者不负~于道路矣。”
②<动>推崇;遵奉;拥护。《原君》:“古者天下之人爱~其君,比之如父,拟之如天。”【戴白】满头白发,借指老人。陆游《新凉书怀》:“邻曲今年又有年,垂髫~各欣然。”【戴笠】戴斗笠,比喻贫贱。【戴头】比喻刚正不畏强暴,不怕杀头。【戴翼】辅助。《汉书·董仲舒传》:“欲则先王这法以~其世者甚众。”
戴的百科
戴:读dài。有如下解释:增益;加在头上或用头顶着;插上、架上或套上;尊奉,推崇,拥护;古国名;姓。
戴
以戴结尾的成语
戴的反义词
戴的英文翻译
to support; to respect; to bear; to put on or wear (glasses, hat, gloves etc); surname Dai