拼音: zhā zhá
注音:ㄗㄚ ㄓㄚ ㄓㄚˊ
部首:
五笔:RNN
笔画:04
五行:金
结构:左右
unicode:624e
gbk码:d4fa
部首笔画:3
笔顺:一丨一フ
扎的基本解释
[ zhā ]

1.刺:~针。~花。

2.驻、扎:~营。

3.钻:扎猛子。

[ zā ]

1.捆,缠束:~辫子。~腿。

2.把儿,捆儿:一~线。

[ zhá ]

〔~挣〕方言,勉强支持(“挣”读轻声)。

扎的介绍

1. 扎 [zhá]2. 扎 [zā]

扎 [zhá]

〈动〉

  1. 同“札”。拔

    贾珍一面扶拐,扎挣着腰蹲身跪下请安道乏。——《红楼梦》

    又如:扎蹭(从困顿中解脱出来)

  2. 同“札”。书写

    有贾人至罗浮山,遇二道士弈。…其一笑曰:“幸托书达吾家。”许诺。即扎书付之。—— 宋· 米芾《鲁公仙迹记》

    又如:扎付(官府的下行公文);扎费(给送委任信札差人的赏钱)

  3. 用同“炸” [deep-fry]

    将孙行者下油锅扎他一炸与我人参树报仇!——《西游记》

  4. 另见 zā;zhā

扎 [zā]

〈量〉

  1. 用于某些捆缠的东西 。

    如:一扎线;一扎麦子

  2. 另见 zhā;zhá

  3. 紥, 紮 zhā

〈动〉

  1. 刺;戳

    不问个是和非,觑僧人便扎。——董解元《西厢记》

    又如:扎艺(绣花);扎心(刺心。谓可恨,痛心);扎针;扎害(损害;坑害)

  2. 驻扎

    扎下一个山寨。——《水浒传》

    又如:扎火囤(预先设置圈套,诱人上当,以诈取钱财);扎寨;扎寨夫人(压寨夫人)

  3. 装扮

    看那同僚扎甚嘴脸来见我?——《醒世恒言》

    又如:扎扮(装扮);扎作(打扮);扎括(方言。装扮);扎裹(打扮,装扮)

  4. 钻进去;向下用力 。

    如:扎落(迅速扑下);扑通一声,他扎进水里去了;扎猛子

  5. 张开,揸开

    只见刘姥姥扎手舞脚的仰卧在床上。——《红楼梦》

    又如:扎手舞脚(兴奋喜悦得将手脚随意置放);扎煞(张开;伸张);扎撒(张开)

  6. 停止;堵塞 。

    如:扎住(停住;控制住);扎塞(堵塞)

  7. 另见 zā;zhá

扎的释意
扎 za
捆绑;缠束;拴;系
抄扎家私,分俵众军。--《水浒传》
又如扎抹(缠绑;收拾);扎爪(拴绑;缠绑);扎一根红头绳;扎花环;扎包(捆在腰间的长布);扎缚(捆扎;包扎);扎脚(缠足);扎把(成捆的草把)
挽上,卷起来
趁人之危,勒索财物
准备
扎(紥、紮)zā
⒈缠束,捆(儿),把(儿)~起来。一~毛线。
扎zhā
⒈刺~银针。~花儿(刺绣)。
⒉驻驻~。安营~寨。"劄"另见札(劄)。
⒊钻~猛子(游泳时头向下钻入水里)。
扎zhá
扎zhǎ 1.用同"眨"。 2.量词。张开的拇指和中指或食指间的距离。 3.指量度。
扎的康熙字典解释

扎【卯集中】【手部】 康熙筆画:5画,部外筆画:1画

《唐韻》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𠀤側八切,音札。拔也。

《集韻》《韻會》𠀤乙黠切。與揠同。見揠字註。

扎的说文解字解释

札【卷六】【木部】

牒也。从木乙聲。側八切

说文解字注

(札)牒也。片部曰。牒、札也。二字互訓。長大者曰槧。薄小者曰札、曰牒。釋名曰。札、櫛也。編之如櫛齒相比也。司馬相如傳曰。上令尚書給筆札。師古曰。札、木𥳑之薄小者也。從木。乙聲。側八切。古音在十二部。

扎的古汉语解释
zhā
①〈动〉刺。董解元《西厢记》:“不问个是和非,觑僧人便~。”
②<动>驻扎。《水浒传》二回:“~下一个山寨。”
zhá通“札”。简牍。《论衡·书解》:“出口为言,集~为文。”
扎的百科
扎(古代写法“紥”),多音字:1.zā,(1)捆,缠束:包扎、扎辫子。扎腿。(2)把儿,捆儿:一扎线。2.zhā,用于“扎针”“扎花”“驻扎”“扎猛子”。3.zhá,用于“扎挣”“挣扎”。《康熙字典》里的解释:【卯集中】【手字部】扎·康熙笔画:5·部外笔画:1,《唐韵》《集韵》《韵会》《正韵》$侧八切,音札。拔也。又《集韵》《韵会》$乙黠切。与揠同。见揠字注。
扎
以扎开头的成语
以扎结尾的成语
扎的英文翻译
to bind; to run or stick (a needle etc) into; Taiwan pr.; to prick; jug (a classifier for liquids such as beer); classifier for flowers, banknotes etc:bundle; penetrating (as of cold); struggle; variant of 扎; to ti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