拼音: bào
注音:ㄅㄠˋ
部首:
五笔:RQNN
笔画:08
五行:水
结构:左右
unicode:62b1
gbk码:b1a7
部首笔画:3
笔顺:一丨一ノフフ一フ
抱的基本解释

1.用手臂围住:母亲~着孩子。

2.初次得到(儿子或孙子):听说你~孙子了。

3.抱养(孩子):这孩子是~的,不是她生的。

4.结合在一起:大家~成团,就会有力量。

5.心里存着(想法、意见等):青年人都~着远大的理想。对他的这种决定,许多人~有看法。

6.表示两臂合围的量:一~草。两~粗的大树。

7.孵(卵成雏):~小鸡儿。~窝。

抱的介绍

〈动〉

  1. (形声。从手,包声。本义:用手臂围住)

  2. 同本义

    公然抱茅入竹去。——唐· 杜甫《茅屋为秋风所破歌》

    遂相与一抱而别。——清· 梁启超《谭嗣同传》

    犹抱薪救火。——宋· 苏洵《六国论》

    又如:抱石(怀石。指投水而死);抱嫁(苏州风俗。女子出嫁时由阿舅抱上花轿);抱冰(比喻刻苦自励)

  3. 捧着

    和乃抱其璞而哭于 楚山之下。——《韩非子·和氏》

    又如:抱璞(春秋楚人卞和发现一块玉璞,献给楚灰王、武王,两次都被认为是顽石,并刖去双足。后楚文王即位,卞和又抱璞哭于荆山之下,文王命人剖璞,果系美玉,称和氏璧)

  4. 环绕

    清江一曲抱村流。——唐· 杜甫《江村》

    陵峦抱江城。——李白《见会公谈陵阳山水》

    又如:清溪抱村

  5. 怀藏,心里存有

    大师,抱天时,与大师同车。——《周礼·大史》

    然则抱此无涯之憾。——清· 袁枚《祭妹文》

    至于长者之抱才而困。——明· 宗臣《报刘一丈先生书》

    又如:抱学(心怀学问);抱敌对态度;抱才(怀才);抱志(胸怀大志);抱思(怀念);抱恩(怀念恩惠)

  6. 通“保”。保护,爱护

    全汝形,抱汝生,无使汝思虑营营。——《庄子·庚桑楚》

  7. 持守;奉 。

    如:抱真(保持真性);抱节(坚守节操);抱德(持守德性)

  8. 背负;带着 。

    如:抱疹(抱疾,抱恙,有病在身)

  9. 生育

    亦既抱子。——《诗·大雅·抑》

    又如:抱出笼(本指刚出笼的小鸡,喻不老练、不在行的人);抱子(生子)

  10. 领养孩子 。

    如:抱了别人一个孩子;抱领(领养)

  11. 北燕朝鲜洌水之间,谓伏鸡曰抱其卵。——《方言》

    又如:抱小鸡儿;抱空窝(老母鸡孵没蛋的窝)

  12. 〈方〉∶[衣、鞋] 大小合适 。

    如:这件衣服抱身儿;这双鞋抱脚

〈名〉

  1. 怀,胸怀

    念离(离别)独伤抱。——唐· 韦应物《寒食日寄诸弟》

〈量〉

  1. 表示两臂合围的量,—抱之大或一抱之多 。

    如:这棵树有一抱粗;两抱草

抱的释意
(形声。从手,包声。本义用手臂围住)
同本义
公然抱茅入竹去。--唐·杜甫《茅屋为秋风所破歌》
遂相与一抱而别。--清·梁启超《谭嗣同传》
犹抱薪救火。--宋·苏洵《六国论》
又如抱石(怀石。指投水而死);抱嫁(苏州风俗。女子出嫁时由阿舅抱上花轿);抱冰(比喻刻苦自励)
捧着
和乃抱其璞而哭于楚山之下。--《韩非子·和氏》
又如抱璞(春秋楚人卞和发现一块玉璞,献给楚灰王、武王,两次都被认为是顽石,并刖去双足◇楚文王即位,卞和又抱璞哭于荆山之下,文王命人剖璞
抱 bào
①用手臂围住妈妈~着孩子。
②初次得到(儿子或孙子)恭喜你~孙子了。
③领养(孩子)~养。
④结合在一起~成团。
⑤心里存着(想法、意见)怀~远大理想。
⑥量词一~草。
⑦孵(卵成雏)鸡~窝。
【抱残守缺】守着残缺的东西不放。形容思想守旧,不求改进。
【抱负】远大的志向有~。
【抱憾】心中存有遗憾。
【抱恨终天】悔恨一辈子。常指因亲人去世而一辈子都感到悲痛。
【抱愧】心里有愧。
【抱屈】因受委屈而心里不舒畅。
【抱头鼠窜】抱着脑袋像老鼠一样逃窜。形容仓皇逃跑的狼狈相。
【抱薪救火】抱着柴草去灭火。比喻方法不对,虽然有心消灭祸害,反而使祸害扩大。薪柴禾。
【抱怨】因心中不满数说别人不对;埋怨。
抱pāo 1.抛弃;抛掷。
抱的康熙字典解释

抱【卯集中】【手部】 康熙筆画:9画,部外筆画:5画

《唐韻》薄浩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簿晧切《正韻》蒲晧切,𠀤袍上聲。懷也。《說文》袌,俗作抱。《司馬相如·上林賦》長千仞,大連抱。夸條直暢,實葉葰楙。《註》楙音茆。

《廣韻》持也。《增韻》挾也。

《集韻》《韻會》薄報切《正韻》蒲報切,𠀤音暴。與袌菢同。◎按《說文》捊,步侯切,或从包作抱,徐鉉曰:今作薄報切,以爲懷袌字,非是。廣韻,集韻去聲止有袌菢,而無抱。《正字通》云:懷袌之袌亦作抱,轉爲去聲,卽懷抱之義。今考經史抱字多無音切,讀从去聲亦可,義與上聲同。《書·召誥》保抱攜持厥婦子。《詩·大雅》亦旣抱子。《禮·儒行》抱義而處。《儀禮士》相見禮》凡與大人言,始視面,中視抱。

氣向日也。《前漢·天文志》暈適背穴,抱珥𧈫蜺。《註》凡氣向日爲抱,向外爲背。

《揚子·方言》北燕朝鮮洌水之閒謂伏雞曰抱。

《唐韻》薄交切《集韻》蒲交切,𠀤音庖。《集韻》房尤切,音浮。蒲侯切,音裒。𠀤與掊捊同。引取也。

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𠀤披交切,與抛通。棄也,擲也。《史記·三代世表》姜嫄生后稷,抱之山中。《皮日休詩》季春人病抱芳杜。

抱的古汉语解释
bào
①<动>用手臂合围。《赤壁赋》:“挟飞仙以遨游,~明月而长终。”
②<动>环绕。杜甫《江村》:“清江一曲~村流。”
③<动>怀抱;怀有。《报刘一丈书》:“至于长者之~才而困,则又令我怆然有感。”《祭妹文》:“然则~此无涯之憾。”
④<名>胸怀;抱负。《宋书·范晔传》:“然区区丹~,不负夙心。”《兰亭集序》:“或取诸怀~,晤言一室之内。”
⑤<动>凭靠。《阿房宫赋》:“各~地势,钩心斗角。”
⑥<动>看守,守。《信陵君窃符救赵》:“嬴乃夷门~关者也。”【抱冰】比喻含辛茹苦自动图进。【抱璞】此词源于卞和献和氏璧而得罪断脚的故事。后比喻怀才不遇,也比喻保持本色。《后汉书·蔡邕传》:“仆不能参迹于若人,故~而优游。”【抱柱】《庄子·盗跖》:青年尾生与一女子相约于梁下会面,女子未准时赴约,尾生久等。大水冲来,尾生抱首梁柱守约不离开,后被淹死。所以“抱柱”指恪守信义。
抱的谜语
1.抓一半跑一半(打一汉字)
2.一手提包(打一汉字)
抱的百科
抱bào形声。从手,包声。本义:用手臂围住。同本义[holdorcarryinthearms]。公然抱茅入竹去。——唐·杜甫《茅屋为秋风所破歌》遂相与一抱而别。——清·梁启超《谭嗣同传》犹抱薪救火。——宋·苏洵《六国论》
抱
抱的英文翻译
to embrace; to surround; to cherish; to hug; to hold; to carry (in one's arms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