拼音: jìn
注音:ㄐ一ㄣˋ
部首:
五笔:RGOJ
笔画:13
结构:左右
unicode:6422
gbk码:937c
笔顺:一丨一一丨丨丶ノ一丨フ一一
搢的基本解释

1.插。

2.振;摇。

搢的介绍

〈动〉

  1. (形声。从手,晉声。本义:插)

  2. 同本义

    搢,插也。——《广雅》

    搢三而挟一个。——《仪礼·乡射礼》

    裨冕搢笏。——《礼记·乐记》

    无皮弁搢笏之服。——《淮南子·齐俗》

    又如:搢笏(插笏于腰间);搢扑(插扑于带间。扑为教刑之具);搢版(插笏版于腰。引申指朝见)

  3. 摇动,震动

    披甲带剑,挺铍搢铎。——《国语·吴语》

    又如:搢铎(响动金铎);搢挺(振奋)

〈名〉

  1. 古人所佩的饰带 。

    如:搢(系佩玉于身。指居官);搢绅先生(古代穿儒服的读书人)

搢的释意
搢jìn
⒈插~笏(笏〈古〉官僚上朝拿的手板)作为乐。
①〈古〉高级官吏的装束。
②〈古〉指官僚或做过官的人的代称。
搢的康熙字典解释

搢【卯集中】【手部】 康熙筆画:14画,部外筆画:10画

《唐韻》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𠀤卽刃切,音晉。《說文》插也。《禮·玉藻》天子搢珽。

《內則》搢笏。《儀禮·鄉射禮》三耦皆執弓,搢三而挾一个。《史記·封禪書》搢紳者不道。《前漢·郊祀志》作縉紳。

通作晉。《周禮·春官·典瑞王晉大圭註》晉讀爲搢紳之搢。

振也。《吳語》挺鈹搢鐸。

《韻會》《正韻》𠀤作甸切,音薦。亦插也。

通作薦。《史記·封禪書註》鄭衆註周禮云:搢讀曰薦,則薦亦是進。謂進而置於紳帶之閒,故史記亦多作薦。

《集韻》子賤切,音箭。義同。

牋西切,音齏。義同。本作𢸰

搢的说文解字解释

搢【卷十二】【手部】

插也。从手晉聲。搢紳前史皆作薦紳。即刃切

搢的古汉语解释
jìn<动>插。《商君书·赏刑》:“~笏,作为乐。”
搢的百科
基本字义1.插:搢笏。搢箭。(笏:〈古〉官僚上朝拿的手板)2.摇动:“披甲带剑,挺铍搢铎。”3.古人所佩的饰带。〈古〉高级官吏的装束。4.抑。6.缙搢(缙绅、荐绅)〈古〉指官僚或做过官的人的代称。
搢
以搢开头的成语
搢的英文翻译
strike; stick into; shak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