拼音: piě piē
注音:ㄆ一ㄝ ㄆ一ㄝˇ
部首:
五笔:RUMT
笔画:14
五行:水
结构:左中右
unicode:6487
gbk码:c6b2
部首笔画:3
笔顺:一丨一丶ノ丨フ丨ノ丶ノ一ノ丶
撇的基本解释
[ piě ]

1.平着扔出去:~砖头。~手榴弹。把早晨说的事~到脑后去了。

2.倾斜:他是八字脚,走起路来向外~。

3.用撇嘴的动作表示轻视、不以为然或不高兴等:她嘴一~,什么也没说,走开了。

4.汉字的笔画,向左斜下,形状是“丿”。

5.用于像撇儿的东西:他留着两~儿胡子。

[ piē ]

1.弃置不顾;抛弃:~开。把老一套都~了。

2.从液体表面上轻轻地舀:~油。~沫儿。

撇的介绍

1. 撇 [piē]2. 撇 [piě]

撇 [piē]

〈动〉

  1. (形声。从手,敝声。本义:抛弃,弃置不顾)

  2. 同本义

    我弟兄两个,便去镇上撇呵卖药,教使枪棒。——《水浒传》

    又如:撇骨池(寺院中专供抛撒骨灰的池塘);撇脱些(方言。行动干净利索,不留痕迹);撇闪(丢开);撇赖(丢开);撇吊(丢开);撇却(抛弃;丢开);撇闪(抛弃)

  3. 从液面上轻轻地舀,以去掉泡沫或浮渣 。

    如:撇油;撇沫儿

  4. 同“瞥”。眼光掠过;匆匆一看

    怪檀郎转眼偷相撇。——明· 汤显祖《紫钗记》

  5. 碰触;击

    时有一书生,又能低头以所葛巾角撇棋也。——《世说新语·巧艺》刘注引《博物志》

    又如:撇波(击波破浪)

  6. 拂拭,掠过

    历倒景而绝飞梁兮,浮蠛蠓而撇天。——《文选·扬雄·甘泉赋》

  7. 另见 piě

撇 [piě]

〈动〉

  1. 平着扔出去 。

    如:撇手榴弹

  2. 装;摆出 。

    如:撇虚(装假);撇假(装假);撇欠(撇嵌。弄虚作假,虚情假意);撇京腔;撇呵(表演;卖艺);撇清(装清白);撇末(装扮角色,演戏)

  3. 用嘴表示鄙夷、不以为然或激动的一种表情 。

    如:撇酥儿(方言。咧嘴笑)

〈名〉

  1. 汉字的笔画,向左斜下(形状是“丿”) [left-falling stroke (in Chinese characters)]。

    如:八字还没有一撇呢

〈量〉

  1. 用于像撇儿的东西[things liking left-falling stroke]。

    如:他有两撇儿漆黑的眉毛

  2. 另见 piē

撇的释意
撇〈动〉
(形声。从手,敝声。本义抛弃,弃置不顾)
同本义
我弟兄两个,便去镇上撇呵卖药,教使枪棒。--《水浒传》
又如撇骨池(寺院中专供抛撒骨灰的池塘);撇脱些(方言。行动干净利索,不留痕迹);撇闪(丢开);撇赖(丢开);撇吊(丢开);撇却(抛弃;丢开);撇闪(抛弃)
从液面上轻轻地舀,以去掉泡沫或浮渣
同瞥”。眼光掠过;匆匆一看
怪檀郎转眼偷相撇。--明·汤显祖《紫钗记》
碰触;击
时有一书生,又能低头以所葛巾角撇棋也。--《世
撇piē
⒈丢弃,丢开~弃。~开。
⒉舀取液体浮面的一层~油。
①简便~脱些好。
②洒脱,爽快~脱自在。
撇piě
⒈汉字的笔形,向左斜下(丿)"人"字先写一~儿。
⒉像汉字"撇样笔形"的~针。
⒊向前平扔~石头。
撇biē 1.固执;怪僻。 2.愤懑。 3.扭,拗。 4.用环﹑扣等把一物固定在另一物上。
撇的康熙字典解释

撇【卯集中】【手部】 康熙筆画:16画,部外筆画:12画

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𠀤匹蔑切。同撆。見上(撆字)註。《前漢·揚雄甘泉賦》浮蔑蠓而撇天。《註》撇,猶拂也。《王褒·洞簫賦》聯綿彯撇,生微風兮。

書法有撇。《書·法離鉤》長撇須迅其鋒。

《正韻》必弊切,音閉。義同。

《集韻》《韻會》𠀤匹裔切,潎去聲。摽也。

《集韻》必結切,閉入聲。揎衣也。

撇的说文解字解释

撆【卷十二】【手部】

別也。一曰擊也。从手敝聲。芳滅切

说文解字注

(撆)飾也。各本作別也。不可通。今正。文選洞簫賦注引撆、飾也。飾者、㕞也。見巾部。飾者、今之拭字。葢一本作㕞。其義一也。而字形一譌爲刷。再譌遂爲別矣。此攷覈者所宐知也。拭與拂義略同。蔡邕篆勢曰。揚波振撆。文選。撇波而濟。撇同撆。又史記荆軻傳跪而蔽席、孟荀傳襒席皆謂拭席。皆撆之異體也。从手。敝聲。芳滅切。十五部。一曰擊也。此別一義。韵會作擊也。一曰拂也。拂卽飾。易其先後耳。

撇的百科
撇是一个形声字,一般指字中的一个笔画。
撇
以撇开头的成语
撇在中间的成语
撇的英文翻译
left-slanting downward brush stroke (calligraphy); to fling aside; to cast; to cast away; to throw