拼音:
注音:ㄇㄛˋ
部首:
五笔:GSI
笔画:05
五行:水
结构:单一
unicode:672b
gbk码:c4a9
部首笔画:4
笔顺:一一丨ノ丶
末的基本解释

1.东西的梢;尽头:~梢。秋毫之~。

2.不是根本的、主要的事物(跟“本”相对):本~倒置。舍本逐~。

3.最后;终了;末尾:春~。明~。~班车。上世纪~。

4.末子:锯~。茶叶~儿。把药研成~儿。

5.姓。

6.戏曲角色行当,扮演中年男子,京剧归入老生一类。

末的介绍

〈名〉

  1. (指事。金文字形。“木”上加一点,指明树木末梢所在处。本义:树梢)

  2. 同本义

    末,木上曰末。——《说文》

    不揣其本,而齐其末。——《孟子》

    末有十日,其华照下地。——《淮南子·地形》

    末大必折。——《左传·哀公十一年》

    又如:末大(树木枝端粗大。喻部属势力强大);末大必折(树木枝端粗大,必折其干。喻下属权重,危及上级);末杪(末尾);末梢(末尾;最后)

  3. 泛指物的末端、末尾

    元首末要。——《周书·武顺》

    风淫末疾。——《左传·昭公元年》。注:“四肢也。”

    明足以察秋毫之末。——《孟子·梁惠王上》

    譬若锥之处囊中,其末立见。——《史记·平原君虞卿列传》

    非特其末见而已。

    强弩之末。——《资治通鉴》

    左手执卷末。——明· 魏学洢《核舟记》

    又如:末大不掉(犹尾大不掉。比喻部属势力强大,难以驾驭);末岁(岁末);末冬(冬末);末秋(秋末);末春(春末)

  4. 古代称农为本,反本为末,即工商业

    末技游食之民。——汉· 贾谊《论积贮疏》。注:(末伎。古指工商业不值得重视的技能,游食,不劳而食)

    又如:末民(古称从事工商业的人);末产(手工业、商业);末作(古代指工商业);末利(古代指工商业);末生(末业。指工商业)

  5. 传统戏曲角色名。主要扮演中年男子 [actor for a mid-aged man as in classic opera]

    杂剧有正末、副末之名。——焦循《剧说》

  6. 末期;晚年

    武王末受命。——《礼记·中庸》

    申末酉初。——《广东军务记》

    崇祯末。—— 清· 方苞《左忠毅公逸事》

    又如:末尾三梢(收场,结局);物有本末,事有终始;他三月末回来;末限(最后期限);末垂(最后的时日)

  7. 细的粉末

    丝末。——《荀子·礼论》

    又如:茶叶末;粉笔末;面色末;药末

  8. 蓋在车轼上遮蔽风尘的帷席

    寝兕、持虎、蛟韅、丝末、弥龙,所以养威也。——《荀子·礼论》

〈形〉

  1. 卑微

    志末也。——《后汉书·象上传》

    又如:末志(卑微的志向);末臣(地位低贱之臣);末官(卑小的官);末陋(卑微鄙陋);末位(卑微的职位);末皂(卑贱的隶役);末品(卑官)

  2. 低级

    末流。——《后汉书·班彪传》。注:“犹下流也。”

    又如:末弁(低级武官);末列(犹下位。多用作谦词);末底(最底下);末俗(末世的习俗,低下的习俗)

  3. 微不足道

    末之卜也。——《礼记·檀弓》。注:“微也。”

    又如:末事(微不足道的小事);末行(微不足道的行为);末用(无足轻重之物);末务(小事,无关紧要的事);末务(小事,无关紧要的事)

  4. 细,小

    浅智之所争,则末矣。——《吕氏春秋·精喻》

    又如:末务(小事,无关紧要的事);末操(小节);末派(水的支流或下游)

  5. 肤浅

    末学肤受。——张衡《东京赋》

    又如:末学(浅薄的学者;肤浅无本之学);末议(谦称自己的议论或意见);末说(肤浅无本之说)

  6. 非根本,次要 。

    如:末务(非根本的事。世俗琐事);末法(不能治本的法术)

〈动〉

  1. 通“瀎”。抹拭

    三数叔鱼之恶,不为末减。——《左传·昭公十四年》

末的释意
(指事。金文字形。木”上加一点,指明树木末梢所在处。本义树梢)
同本义
末,木上曰末。--《说文》
不揣其本,而齐其末。--《孟子》
末有十日,其华照下地。--《淮南子·地形》
末大必折。--《左传·哀公十一年》
又如末大(树木枝端粗大。喻部属势力强大);末大必折(树木枝端粗大,必折其干。喻下属权重,危及上级);末杪(末尾);末梢(末尾;最后)
泛指物的末端、末尾
元首末要。--《周书·武顺》
风淫末疾。--《左传·昭公元年》。注四肢也。”
明足以察秋毫之末。--《孟子
末mò
⒈梢,尖端,跟"本"相对~梢。~大必折。秋毫之~。
⒉最后,终了,跟"始"相对~尾。~了。岁~。
⒊碎屑,不重要的事粉~。药~儿。茶叶~。切勿本~倒置。
⒋轻微,不足道(旧时用作自谦)~议。~将愿往。
⒌传统戏曲里的一种角色,主要扮演中年男子。
末的康熙字典解释

末【辰集中】【木部】 康熙筆画:5画,部外筆画:1画

《唐韻》《集韻》莫撥切《韻會》莫曷切《正韻》莫葛切,𠀤瞞入聲。《說文》木上曰末。从木,一在其上,謂木杪也。《禮·曲禮》獻杖者執。末《玉篇》端也,顚也,盡也。《廣韻》無也,弱也,遠也。

終也。《書·立政》我則末惟成德之彥。

勿也。《禮·文王世子》命膳宰曰:末有原。

薄也。《左傳·昭十四年》三數叔魚之惡,不爲末減。

四肢曰末。《左傳·昭元年》風淫末疾。

商賈曰末。《史記·秦琅邪頌》上農除末,黔首是富。

太末,縣名。《前漢·地理志》屬會稽郡。

且末,國名。見《前漢·西域傳》。

山名。《山海經》末山多赤金。

姓。《統譜》秣陵之後改爲末氏。

《集韻》《正韻》莫狄切,音覓。《荀子·禮論篇》絲末。《註》與幦同。

叶莫結切,音蔑。《屈原·九歌》桂櫂兮蘭枻,𣂪冰兮積雪。采薛荔兮水中,搴芙蓉兮木末。

叶沒各切,音莫。《蘇轍·偶作詩》重門閉不開,鳴鳥相呼樂。晨暉轉簾影,微風響秋末。

末的说文解字解释

末【卷六】【木部】

木上曰末。从木,一在其上。莫撥切

说文解字注

(末)木上曰末。從木。從丄。此篆各本作末。解云從木、一在其上。今依六書故所引唐本正。莫撥切。十五部。六書故曰。末、木之竆也。因之爲末殺、末減、略末。又與蔑莫無聲義皆通。記曰。末之卜也。語曰。吾末如之何、末由也已。

末的古汉语解释
①<名>树梢。《左传·昭公十一年》:“~大必折。”
②<名>事情、物件的端或尾。《齐桓晋文之事》:“明足以察秋毫之~。”
③<名>末尾;尽头。《核舟记》:“鲁直左手执卷~,右手指卷。”
④<名>不重要的或非根本的。《论积贮疏》:“使天下各食其力,~技游食之民,转而缘南亩。”
⑤<名>时间或顺序在后。贾思勰《树木》:“吴~,甘橘成,岁得绢数千匹。”【末技】⒈小技。⒉指工商业。【末业】亦作“末作”、“未产”、“末事”、“末生”。古代称工商业等业为末业,与称“本业”的农业相对。【末造】⒈末世时产生。⒉不重要的东西。【末叶】⒈一个世纪或朝代的最后阶段。⒉后代子孙。
末的百科
《说文》:“末,木上曰末。从木,一1.树梢。木~。~大必折。2.泛指物的端、梢、尖端,跟"本"相对:~梢。秋毫之~。3.最后,终了,跟"始"相对:~尾。~了。岁~。4.碎屑,不重要的事:粉~。药~儿。茶叶~。切勿本~倒置。5.轻微,不足道(旧时用作自谦):~议。~将愿往。
末
末的反义词
末的英文翻译
opera role of old man; end; tip; inessential detail; powder; latter part; final stage; dus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