拼音: bǎng bàng
注音:ㄅㄤˇ ㄅㄤˋ
部首:
五笔:SUPY
笔画:14
五行:木
结构:左右
unicode:699c
gbk码:b0f1
部首笔画:4
笔顺:一丨ノ丶丶一丶ノ丶フ丶一フノ
榜的基本解释
[ bǎng ]

张贴出来的文告或名单:~帖(官府的公告)。红~。张~。光荣~。~文。发~。~眼(科举时代称殿试考取一甲第二名的人)。~书(原指写在宫阙门额上的大字,后泛指招牌一类的大型字)。

[ bàng ]

摇船的用具:~人(船工)。

榜的介绍

1. 榜 [bàng]2. 榜 [bǎng]

榜 [bàng]

〈名〉

  1. 船桨

    齐吴榜以击汰。——《楚辞·涉江》。”

  2. 榜,船也。——《广雅》

    催榜渡乌江。—— 李贺《歌诗篇》

〈动〉

  1. 摇船,划船

    榜人奏采菱之歌。——张协《七命》

  2. 另见 bǎng;bēng

榜 [bǎng]

〈名〉

  1. 木片

    载米三十万斛,钱布数十舫,竖榜为城。——《资治通鉴》

  2. 匾额

    魏时, 凌云殿榜未题而匠者误钉之。——《晋书·王献之传》

    又如:榜题(匾额题字);榜字(写在匾额上的大字)

  3. 告示应试取录的名单

    既而试榜出,时所推誉洞房花烛夜,金榜挂名时。——汪洙《喜》

    皆不在榜。——《宋史·选举志》

    又如:放榜,榜上无名

  4. 公开张贴的名单、文书、告示

    鲁达看见众人看榜。——《水浒全传》

    又如:光荣榜;榜示(文告,告示)

  5. 屋栋

    屋栋谓之甍。注:“今谓之榑,亦谓之檩,又谓之榜。”——《营造法式》

〈动〉

  1. 公开张贴文书、告示

    昨日里胥方到门,手持尺牒榜乡村。——白居易《新乐府·杜陵叟》

    又如:榜谕(发榜下告);榜募(张榜招募)

  2. 题署

    而州之僧舍无所谓藏经者,独榜其所居室,曰“思无邪斋”。——宋· 苏轼《虔州崇庆禅院新经藏记》

  3. 另见 bàng;bēng

榜的释意
木片
载米三十万斛,钱布数十舫,竖榜为城。--《资治通鉴》
匾额
魏时,凌云殿榜未题而匠者误钉之。--《晋书·王献之传》
又如榜题(匾额题字);榜字(写在匾额上的大字)
告示应试取录的名单
既而试榜出,时所推誉洞房花烛夜,金榜挂名时。--汪洙《喜》
皆不在榜。--《宋史·选举志》
又如放榜,榜上无名
公开张贴的名单、文书、告示
鲁达看见众人看榜。--《水浒全传》
又如光荣榜;榜示(文告,告示)
屋栋
榜 bǎng
①张贴出的名单光荣~。
②旧指文告~文。
【榜文】古代的文告。
榜bàng 1.船桨。亦代指船。 2.划船。
榜bēng 1.矫正弓弩的器具。参见"榜檠"。 2.古代刑法之一。杖击或鞭打。 3.泛指击打。
榜pǎng 1.耪地,用锄翻松土地。参见"榜青"。
榜的康熙字典解释

榜【辰集中】【木部】 康熙筆画:14画,部外筆画:10画

同㮄。

榜的说文解字解释

榜【卷六】【木部】

所以輔弓弩。从木㫄聲。補盲切〖注〗臣鉉等案:李舟《切韻》一音北孟切。進船也。又音北朗切。木片也。今俗作牓,非。

说文解字注

(榜)所㠯輔弓弩也。經傳未見此義。竹部曰。?、㮄也。假借之義也。辭章家用㮄人、則舟部之舫人也。從木。㫄聲。補?切。古音在十部。

榜的古汉语解释
bǎng
①<动>捶打;捶击。司马迁《报任安书》:“受~棰。”
②<名>木牌;匾额。《世说新语·巧艺》:“魏明帝起殿,欲安~,使仲将登梯题之。”
③<名>告示,公布的名单。杜牧《及策后寄长安故人》:“东都放~未花开。”【又】张贴告示。《汉书·崔骃传》:“开鸿都门~卖官爵。”
bàng<名>矫正弓箭的工具。《韩非子·外储说右下》:“~檠者,所以矫不直也。”
bàng<名>划船用的工具。《涉江》:“齐吴~以击汰。”【又】<动>划(船)。《宋书·朱百年传》:“辄自~船送妻还孔氏。”【榜歌】舟人之歌。【榜掠】用鞭子或板子拷打。《汉书·孙宝传》:“下狱复治,~将死卒无一辞。”
榜的百科
张贴出来的文告或名单:榜文|光荣榜|榜上有名。
榜
榜在中间的词语
以榜开头的成语
以榜结尾的成语
榜的英文翻译
to whip; Taiwan pr.; public roll of successful examinees; list of names; notice or announcement; variant of 榜; to row; oar