拼音: ruì
注音:ㄖㄨㄟˋ
部首:
五笔:IMWY
笔画:07
结构:左右
unicode:6c6d
gbk码:9b49
笔顺:丶丶一丨フノ丶
汭的基本解释

1.河流会合或弯曲的地方。

2.古水名。在今陕西。

汭的介绍

〈名〉

  1. 两条水流汇合处

    汭,水相入也。——《说文》

    氂降二女于妫汭。——《书·尧典》。注:“水所入曰汭。”

    令尹子常以舟师及 沙汭而还。——《左传·昭公二七年》

  2. 河流、湖泊的弯处

    馆于洛汭。——《左传·昭公元年》

    虢公败戎于 渭汭。——《左传》。 杜预注:“水之隈曲曰汭。”

  3. 水滨

    客绝水而来,勿迎之水汭,令半济而击之,利。——《孙子》。唐· 杜牧注:“水内乃汭也,误为内耳。”

  4. 水流之北

    弱水既西,泾属 渭汭。——《书·禹贡》。 孔传:“水北曰汭。”

  5. 水名

  6. 在山西省永济县境。西流注于黄河,传说即舜纳二妃处

  7. 在江西铅山县境,为上饶江支流

  8. 泾水支流,发源于宁夏回族自治区泾源县南,至甘肃泾川县流入泾水

汭的康熙字典解释

汭【巳集上】【水部】 康熙筆画:8画,部外筆画:4画

《唐韻》而銳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儒稅切,𠀤音芮。水名。《周禮·夏官·職方氏》雝州,其川涇汭。《註》汭在豳地。

《說文》水相入貌。一曰小水入大水也。

水內也。《書·堯典》釐降二女于嬀汭。《傳》汭,水之內也。通作芮。《詩·大雅》芮鞫之卽。《箋》水內曰芮,水外曰鞫。

水北也。《書·禹貢》涇屬渭汭。《傳》水北曰汭。《疏》涇水南入渭,而名爲渭汭,知水北曰汭。

《五子之歌》徯于洛之汭。《正義》待于洛水之北。

水之隈曲爲汭。《左傳》稱淮水之曲曰淮汭,漢水之曲曰夏汭,滑水之曲曰滑汭。

沙邊曰沙汭。《木華·海賦》雲錦散文,於沙汭之際。

《集韻》如劣切,音爇。水北也。義同。《江淹·擬古詩》昨發赤亭渚,今宿浦陽汭。方作雲峰異,豈伊千里別。

他昆切,音暾。與涒通。詳七畫涒字註。

汭的说文解字解释

汭【卷十一】【水部】

水相入也。从水从内,内亦聲。而銳切

说文解字注

(汭)水相入皃。皃各本作也。今依玉篇、廣韵正。上下文皆水皃。則皃字是也。水相入皃者、汭之本義也。周禮職方之汭、卽漢志右扶風汧縣之芮。水名也。大雅之汭、亦作芮。毛云。水厓也。鄭云。汭之言內也。尚書嬀汭、渭汭。某氏釋爲水北。雒汭。某氏釋爲雒入河處。左傳漢汭、渭汭、雒汭、滑汭。杜氏或云水內也、或云水之隈曲曰汭。大意與大雅鄭箋相近。鄭箋之言云者、謂汭卽內也。凡云某之言某、皆在轉注假借閒。从水內。與枘同意。內亦聲。而銳切。十五部。

汭的百科
汭,河流弯曲之地。河流在弯曲的地方,凹岸一侧水的回转半径大于凸岸一侧,日久造成凹岸平原水土流失,越来越小。而水中泥沙由于水流速不均匀,大多沉积在凸岸侧,土地肥沃,平原面积越来越大。先民在住址安全以及耕作经验上考虑选择“汭”,旨在于此种地形利于交通、耕种、渔猎。风水上说这种地形是形胜。如果凸岸三角地带恰好位于山南水北,那么这种地形就是“形胜”之极致。
汭
以汭结尾的词语
汭的英文翻译
river-bend