拼音:
注音:ㄉㄨˋ
部首:
五笔:IYAC
笔画:12
五行:水
结构:左右
unicode:6e21
gbk码:b6c9
部首笔画:3
笔顺:丶丶一丶一ノ一丨丨一フ丶
渡的基本解释

1.由这一岸到那一岸;通过(江河等):横~。远~重洋。飞~太平洋。红军强~大渡河。~过难关。

2.载运过河:~船。请您把我们~过河去。

3.渡口(多用于地名):茅津~(黄河渡口,在山西)。深~(新安江渡口,在安徽)。

4.姓。

渡的介绍

〈动〉

  1. (形声。从水,度声。本义:渡过,过水)

  2. 同本义 [ferry sb. through]

    渡,济也。——《说文》。朱骏声曰:“子史皆以度为之。”

    度江河,亡维楫。——《汉书·贾谊传》。按,后世分用,渡河不写作“度。”

    然后渡扬子江。—— 宋· 文天祥《指南录·后序》

    又如:渡仔(渡子。摆渡的人);渡杯(比喻高僧的行踪);渡客(乘船,渡江河的人);夜渡沅江

  3. 通过,由此地、此时移到彼地彼时

    茅飞渡江洒江郊。——唐· 杜甫《茅屋为秋风所破歌》

    又如:渡径(从小路走来)

  4. 引导 。

    如:渡引(引导人离俗出家);渡愚蒙(使脱离愚昧)

〈名〉

  1. 摆渡处(常用于地名)

    春潮带雨晚来急,野渡无人舟自横。——唐· 韦应物《滁州西涧》

  2. 渡船

    火照放下被卷,也蹲下来,等候搭渡。—— 陈残云《香飘四季》

渡的释意
渡〈动〉
(形声。从水,度声。本义渡过,过水)
同本义
渡,济也。--《说文》。朱骏声曰子史皆以度为之。”
度江河,亡维楫。--《汉书·贾谊传》。按,后世分用,渡河不写作度。”
然后渡扬子江。--宋·文天祥《指南录·后序》
又如渡仔(渡子。摆渡的人);渡杯(比喻高僧的行踪);渡客(乘船,渡江河的人);夜渡沅江
通过,由此地、此时移到彼地彼时
茅飞渡江洒江郊。--唐·杜甫《茅屋为秋风所破歌》
又如渡径(从小路走来)
引导
摆渡处(
渡 dù
①由此岸到彼岸。
②载运过河。
③渡口;渡头。
【渡江战役】解放战争时期中国人民解放军强渡长江的战役。1949年4月21日,第二、第三野战军从江苏江阴到江西湖口500多公里的战线上,分三路强渡长江,摧毁国民党军
的长江防线,并解放南京、上海。同时第四野战军亦由汉口东部南渡长江,并解放武汉三镇。整个战役从4月20日起至6月10日胜利结束。
渡的康熙字典解释

渡【巳集上】【水部】 康熙筆画:13画,部外筆画:9画

《唐韻》《集韻》《韻會》徒故切《正韻》獨故切,𠀤音度。《說文》濟也。《廣雅》去也,通也。

通作度。《前漢·賈誼傳》度江河亡維楫。《集韻》或作𣳥

渡的说文解字解释

渡【卷十一】【水部】

濟也。从水度聲。徒故切

说文解字注

(渡)濟也。上文濟篆下無此義。此補見。邶風傳曰。濟、渡也。方言曰。過度謂之涉濟。凡過其處皆曰渡。假借多作度。天體三百六十五度。謂所過者三百六十五也。从水。度聲。徒故切。五部。

渡的古汉语解释
①<动>通过江河等。《史记·秦始皇本纪》:“乃西南渡淮水,之衡山、南郡。”
②<动>通过;越过。《史记·高祖本纪》:“淮阴已受命东,未~平原。”
③<名>渡口。韦应物《滁州西涧》:“春潮带雨晚来急,野~无人舟自横。”
渡的百科
渡,横过水面,渡船、渡桥、渡河、摆渡、强渡、远渡重洋。由此到彼,渡过难关。民间关于武学内功的计量单位,一渡内力的人,可以扔石头二十丈远。民间多用来计算金庸书中各类人的武学修为。各类贴吧,如刚相吧、金庸吧、张三丰吧仅有探讨。
渡
以渡开头的成语
以渡结尾的成语
渡的英文翻译
to cross; to ferry; to pass through