拼音:
注音:ㄏㄨˊ
部首:
五笔:IDEG
笔画:12
五行:水
结构:左中右
unicode:6e56
gbk码:bafe
部首笔画:3
笔顺:丶丶一一丨丨フ一ノフ一一
湖的基本解释

1.湖泊,四周为陆地的广阔水域:洞庭~。昆明~。

2.指湖南、湖北:~广。

3.指浙江湖州:~笔。

湖的介绍

〈名〉

  1. (形声。从水,胡声。本义:陆地上聚积的大水体)

  2. 湖泊,积水的大泊

    湖,大陂也。——《说文》

    扬州浸有五湖。浸,川泽所仰以灌溉也。——《周礼·职方》。按:古言鸿隙大陂,言汪汪千顷陂,皆谓大池也。凡大泽蓄水,南方名曰湖。”

    江海陂湖园池。——《汉书·元帝纪》。注:“深水也。”

    战于五湖。——《国语·越语》

    又如:湖池(湖泊池沼);湖胶(湖水结冰);湖埭(湖的堤坝);湖海(湖与海的合称;泛指天下之地)

  3. 古州名 。隋仁寿二年置,治所在今浙江省吴兴县。指浙江省的湖州市。

    如:湖丝(浙江湖州市生产的蚕丝)

  4. 古县名 。在今河南省灵宝县西

  5. 古水名 。在河南省灵宝县西南,发源于夸父山,北流入黄河

  6. 指湖南,湖北 。

    如:两湖两广;湖广熟,天下足(湖南、湖北两省盛产稻米,两湖丰收,则天下粮足)

湖的释意
湖〈名〉
(形声。从水,胡声。本义陆地上聚积的大水体)
湖泊,积水的大泊
湖,大陂也。--《说文》
扬州浸有五湖。浸,川泽所仰以灌溉也。--《周礼·职方》。按古言鸿隙大陂,言汪汪千顷陂,皆谓大池也。凡大泽蓄水,南方名曰湖。”
江海陂湖园池。--《汉书·元帝纪》。注深水也。”
战于五湖。--《国语·越语》
又如湖池(湖泊池沼);湖胶(湖水结冰);湖埭(湖的堤坝);湖海(湖与海的合称;泛指天下之地)
古州名
古县名
湖hú
⒈陆地上聚积的大水~泊。西~。莫愁~。
湖的康熙字典解释

湖【巳集上】【水部】 康熙筆画:13画,部外筆画:9画

《唐韻》戸吳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洪孤切,𠀤音胡。《說文》大陂也。《周禮·夏官·職方氏》楊州,其浸五湖。《水經注》五湖,謂長塘湖,太湖,射貴湖,上湖,滆湖。

水名。《水經注》湖水,出桃林塞之夸父山。

州名。《廣輿記》屬浙江,吳曰吳興,隋唐曰湖州,今爲湖州府。

湖的说文解字解释

湖【卷十一】【水部】

大陂也。从水胡聲。揚州浸,有五湖。浸,川澤所仰以灌漑也。戶吳切

说文解字注

(湖)大陂也。𨸏部曰。陂、一曰池也。然則大陂謂大池也。古言鴻隙大陂、言汪汪若千頃陂皆謂大池也。池以鍾水。湖特鍾水之大者耳。从水。胡聲。戶吳切。五部。楊州濅有五湖。職方氏曰。楊州、其澤藪曰具區。其浸五湖。鄭曰。具區、五湖在吳南。按經具區、五湖分析言之。五湖之非具區明矣。鄭云皆在吳南。則其相聯屬可知也。濅、逗。川澤所仰以漑灌者也。上文言渭、雝州浸。汾、冀州浸。潞、冀州浸。溠、荆州浸。沭、沂皆青州浸。五湖、楊州浸。下文曰湛、豫州浸。皆據職方爲言。此總釋浸字。以補濅篆下所未備也。鄭曰。浸可以爲陂灌漑者。按可以爲陂、謂可以爲池也。許云川澤所仰以漑灌者、謂職方其澤藪其川其浸三者析言之。川流或竭。澤水本希。藉浸水亭蓄者多。可以灌注之。故必兼言浸也。上文漑字下曰。漑、灌注也。風俗通曰。湖者、言流瀆四面所猥也。川澤所仰以漑灌也。用許語。

湖的谜语
1.水中捞月吃苦头(打一字)
2.古月在水中(打一汉字)
3.半是苦涩半是腥(打一字)
4.西江月怀古(打一汉字)
湖的百科
湖,地理学名词。地理上把四面都有陆地包围的水域称为湖(lake)。
湖
以湖开头的成语
湖的英文翻译
lake; CL:个,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