溯的基本解释
-
1.沿水逆流而上:~江而上。
2.往上推求和回想:追~。回~。
溯的释意
溯
(形声。从水,朔声。本义端直地逆流而上)
同本义
逆流而上曰溯洄。--《尔雅》
溯洄从之,道阻且长。--《诗·秦风·蒹葭》
至于夏水襄陵,沿溯阻绝。--郦道元《水经注·江水》
实以四日半溯流流行七百里云。--宋·陆游《过小孤山大孤山》
又如溯涉(逆流跋涉);溯流(逆着水流方向);溯洄(逆流而上);溯游(顺着河流向下)
追朔
探求
由此上溯到一千八百四十年,从那时起,为了反对内外敌人,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自由幸
溯(泝、遡)sù
⒈逆水流而上~江行。~水而上。
⒉求索根源或回忆~源。回~。
溯的康熙字典解释
溯【巳集上】【水部】 康熙筆画:14画,部外筆画:10画
《集韻》蘇故切,音素。逆流而上也。與㴑同。詳㴑字註。
又色角切,音朔。《玉篇》水也。
又與同。
,濯潘也。詳
字註。
溯的说文解字解释
泝【卷十一】【水部】
逆流而上曰㴑洄。㴑,向也。水欲下違之而上也。从水㡿聲。遡,㴑或从朔。桑故切
说文解字注
(泝)逆流而上曰㴑洄。秦風傳曰。逆流而上曰遡洄。順流而涉曰遡游。釋水同。涉作下。㴑向也。向當作鄉。淺人所改也。漢人書向背字皆作鄉。不作向。中庸素隱注曰。素讀爲攻城攻其所傃之傃。傃猶鄉也。按遡者、從其朔。傃者、從其素。故字从朔、从素。水欲下、違之而上也。此釋洄字之義。洄違曡韵。从水。㡿聲。桑故切。五部。
(遡)㴑或从辵朔。朔亦聲也。
溯的古汉语解释
溯
sù
①<动>逆着水流向上。《过小孤山大孤山》:“实以四半日~流行七百里。”
②<动>回顾;往上推求。黄遵宪《罢美国留学生感赋》:“~自西学行,极盛推康熙。”
溯的百科
1.逆着水流的方向走、逆水而行:~流而上。2.后引申为追求根源或回想,比喻回首往事、探寻渊源。

溯的英文翻译
variant of 溯; to go upstream; to trace the sourc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