拼音: wèng
注音:ㄨㄥˋ
部首:
五笔:WCGN
笔画:08
五行:土
结构:上下
unicode:74ee
gbk码:cecd
部首笔画:4
笔顺:ノ丶フ丶一フフ丶
瓮的基本解释

1.一种盛东西的陶器,腹部较大:水~。酒~。菜~。

2.(Wèng)姓。

瓮的介绍

〈动〉

  1. 装于瓮中

    好事者信之,没日至,或取以酿酒,或开禊泉茶馆,或瓮而卖及馈送有司。——清· 张岱《陶庵梦忆》

  2. 鼻不畅通 。

    如:瓮鼻(鼻腔不畅,发声多带鼻音)

  3. 使声音变沉

    野水吞人面,青山瓮马声。——《随园诗话》引春台《塞外》

瓮的释意
(形声。从瓦,公声。本义陶制盛器,小口大腹)
同本义
罋,汲缾也。--《说文》
瓮,瓶也。--《广雅·释器》
罋,瓶也。
按,瓶”是汲水器,不是今天的所谓瓶
抱畒而出灌。--《庄子·天地》。释文畒,字亦作瓮。”
又如瓮水(一瓮所装的水);瓮问(瓮下);瓮牖(以破瓮为窗,指贫寒之家);瓮头春(酒瓮的口);瓮天蠡海(自瓮窥天,以瓢测海。喻识见知浅)
汲水罐
井谷射鲋,瓮敝漏。--《易·井》
盛酒浆的坛
宋襄公葬其夫人,醯醢百瓮。--《礼记》
大水缸
四渎之浊,不方瓮水之清。--晋·葛洪《抱朴子》
瓮(畒)wèng一种口小腹大的陶制容器,供盛水或装酒等用。
瓮的康熙字典解释

瓮【午集上】【瓦部】 康熙筆画:9画,部外筆画:4画

《唐韻》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𠀤烏貢切,翁去聲。《說文》罌也。《博雅》瓮,甁也。《揚子·方言》趙魏之郊謂之瓮。《抱朴子喩蔽卷》四瀆之濁,不方瓮水之淸。巨象之瘦,不同羔羊之肥。《集韻》或作甕。(甕)《廣韻》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𠀤烏貢切,同瓮。《玉篇》甖也。《韻會》沒甁也。《易·井卦》井谷射鮒,甕敝漏。《禮·檀弓》醯醢百甕。《李斯上秦始皇書》夫擊甕扣缶,彈箏搏髀,而歌呼嗚嗚,快耳目者,眞秦之聲也。

《禮·儒行》蓬戸甕牖。《疏》甕牖者,謂牖牕圓如甕口也。

云:以敗甕口爲牖。《莊子·讓王篇》桑以爲樞,而甕牖二室。《註》屈桑條爲戸樞,破甕爲牖,各一室也。

《莊子·人閒世》甕㼜大癭說齊桓公。《註》甕㼜,大癭貌。

《集韻》亦作罋。

𦉥。《前漢·張騫傳》大宛國獻大鳥卵,如甕。《註》一作𦉥

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𠀤於容切,音雍。《前漢·西域傳》烏弋國有大鳥卵,如甕。《師古註》音平聲。

《集韻》委勇切,音壅。

於用切,壅去聲。義𠀤同。

瓮的说文解字解释

瓮【卷十二】【瓦部】

罌也。从瓦公聲。烏貢切

说文解字注

(瓮)罌也。罌者、?也。?者、小口罌也。然則瓮者、罌之大口者也。方言曰。甀、瓮、瓿甊、甖也。自關而西晉之舊都河汾之閒其大者謂之甀。其中者謂之瓿甊。自關而東趙魏之郊謂之瓮。或謂之甖。甖卽罌字。从瓦。公聲。烏貢切。九部。按小徐瓨下讀若翁三字當在此。

瓮的古汉语解释
wèng
①<名>一种陶制的盛器,口小腹大。《史记·田敬仲完世家》:“且救赵之务,宜若奉漏~沃焦釜也。”
②<动>用瓦瓮做。《过秦论》:“然陈涉~牖绳枢之子。”
瓮的百科
一种盛水或酒等的陶器:水瓮。酒瓮。菜瓮。瓮城(围绕在城门外的小城)。瓮牖绳枢(以破瓮作窗户,以草绳系户枢。形容家里穷)。
瓮
瓮的英文翻译
variant of 瓮; urn; surname Weng; earthen jar; pottery container for water, wine etc