拼音: xián
注音:ㄒ一ㄢˊ
部首:
五笔:UUJD
笔画:17
结构:左上包围
unicode:764e
gbk码:b047
笔顺:丶一ノ丶一丨フ一一丨フ一一丨フ一一
癎的基本解释

古同“痫”。

癎的康熙字典解释

癇【午集中】【疒部】 康熙筆画:17画,部外筆画:12画

《唐韻》戸閒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何閒切,𠀤音閒。《說文》病也。《玉篇》小兒瘨病。《正字通》癇有風熱,有驚邪,皆兼虛與痰。方書:小兒有五癇,五臟,各有畜所屬。心癇,其聲如羊。肝癇,其聲如犬。脾癇,其聲如牛。肺癇,其聲如雞。腎癇,其聲如豬。發則卒然倒仆,口眼相引,手足搐搦,口吐涎沫,食頃乃甦。《後漢·王符傳》哺乳多則主癇病。

癎的说文解字解释

癎【卷七】【疒部】

病也。从疒閒聲。戶閒切

癎的百科
出《素问·大奇论》等篇。又名胎病。一种发作性神志异常的疾病。说明《内经》早已指出病因中的遗传因素。古代癎、癫两字通用,故癎亦称癫。《备急千金要方》称为癫癎。俗名羊癎风、羊癫风。亦有称十岁以上为癫,十岁以下为癎。多因惊恐或情志失调,饮食不节,劳累过度,伤及肝脾肾三经,使风痰随气上逆所致。症见短暂的失神,面色泛白,双目凝视,但迅即恢复常态;或见突然昏倒,口吐涎沫,两目上视,牙关紧急,四肢抽搐,或口中发出类似猪羊的叫声等,醒后除感觉疲劳外,一如常人,时有复作。在发作时,治宜豁痰宣窍、熄风定癎。平时则以培补脾肾为主。按病因又分惊癎、风癎、食癎等。此外,医书中也有把神志昏乱、狂叫奔走的病症称为癎病。
癎
癎在中间的词语
癎的英文翻译
variant of 痫, epilepsy