矰的基本解释
-
古代射鸟用的拴着丝绳的箭。
矰的介绍
〈名〉
(形声。从矢,曾声。矢指箭。本义:古代射鸟用的拴着丝绳的箭)
同本义
矰,矰射矢也。——《说文》
矰,箭也。——《广雅》
矰矢矰矢用诸矰射。——《周礼·司弓矢》
宛路之矰。——《吕氏春秋·直谏》
走者可以为罔,游者可以为纶,飞者可以为矰。——《史记》
又如:矰矢(箭名。古代八矢之一,用以射飞鸟);矰矰(用丝绳系住石制箭头的射鸟工具)
短箭
万人以为方阵,皆白裳、白矰、素甲、白羽之矰,望之如荼。——《国语》
又如:矰弋(矰矰,矰缴。系有丝绳、弋射飞鸟的短箭。比喻暗害人的手段)
矰的康熙字典解释
矰【午集中】【矢部】 康熙筆画:17画,部外筆画:12画
《唐韻》作滕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咨騰切《正韻》咨登切,音增。《說文》隿䠶矢也。《玉篇》結繳於矢也。《周禮·夏官》矰矢用諸弋射。《註》矰,高也,可以弋飛鳥。《史記·老子傳》飛者可以爲矰。《班固·西都賦》矰繳相纏。《吳越春秋》吳師中軍素羽之矰,左軍朱羽之矰,右軍烏羽之矰。《註》矰,短矢。韋昭曰:矢名。
又《韻會》通作繒。《三輔黃圖》佽飛具繒繳,以射鳧鴈。《註》箭有綸曰繒繳,卽綸也。《集韻》或作。
矰的说文解字解释
矰【卷五】【矢部】
隿䠶矢也。从矢曾聲。作滕切
说文解字注
(矰)隿射矢也。周禮司弓矢云。矰矢、茀矢、用諸弋射。注云。結繳於矢謂之矰。矰、高也。茀矢象焉。茀之言刜也。二者皆可以弋飛鳥刜羅之也。前於重又微輕、行不低也。詩云。弋鳧與鴈。从矢。曾聲。作滕切。六部。
矰的古汉语解释
矰
zēng<名>一种丝绳系住用来射鸟的短箭。《庄子·应帝王》:“鸟高飞以避~弋之害。”
矰的百科
矰,是古代用来射鸟的拴着丝绳的短箭,因拴着丝绳而能收回再次利用。后来泛指短箭。

矰的英文翻译
arrow with a streamer