碣的基本解释
-
圆顶的石碑:残碑断~。墓~。
-
〔~磍〕猛兽盛怒的样子。
碣的介绍
1. 碣 [jié]
- 碣 [jié]
〈形〉
山高耸的;高大的
碣以崇山。——《汉书·扬雄传》
〈名〉
高大的岩石
碣,特立之石也。东海有碣石山。——《说文》
夹右碣石。——《书·禹贡》。传:“海畔山。”
圆顶的石碑
封禅丘兮建隆碣。——《后汉书·窦宪传》
又如:碣子(墓碣);碣文(镌刻在碑石上的文字);残碑断碣
碣石的省称 。碣石,古山名。在河北省昌黎县西北
东临碣石。—— 曹操《观沧海》
碣的释意
碣
山高耸的;高大的
碣以崇山。--《汉书·扬雄传》
碣
高大的岩石
碣,特立之石也。东海有碣石山。--《说文》
夹右碣石。--《书·禹贡》。传海畔山。”
圆顶的石碑
封禅丘兮建隆碣。--《后汉书·窦宪传》
又如碣子(墓碣);碣文(镌刻在碑石上的文字);残碑断碣
碣石的省称
东临碣石。--曹操《观沧海》
碣jié
⒈圆顶的碑石断~。
⒉
碣yà 1.见"碣磍"。
碣的康熙字典解释
碣【午集下】【石部】 康熙筆画:14画,部外筆画:9画
《唐韻》渠列切《集韻》《正韻》巨列切《韻會》其謁切,音傑。《說文》特立之石,東海有碣石山。《書·禹貢》夾右碣石入于河。《史記·漢武紀》東巡至碣石。《文穎曰》在遼西,今屬臨楡,此石著海旁。
又《揚雄·羽獵賦》碣以崇山。《註》碣,山特立貌。
又碣。方者爲
,圓者爲碣,李斯所造。《廣韻》碣石,本山名。今爲
碣字,或作嵑。
又形容羽族也。《郭璞·江賦》往來勃碣。
又《集韻》丘葛切,音渴。石貌。
又乙轄切,音軋。碣磍,勁怒貌。
又叶其例切,音偈。《班固·燕然山銘》封神丘兮建隆碣,熙帝載兮振萬世。《梁竦·悼騷賦》歷蒼梧之崇丘兮,宗虞氏之俊乂。臨衆瀆之神林兮,東勑職於蓬碣。
碣的说文解字解释
碣【卷九】【石部】
特立之石。東海有碣石山。从石曷聲。,古文。渠列切〖注〗《廣韻》或作嵑。
说文解字注
(碣)特立之石也。碣之言傑也。東海有碣石山。碣石山見禹貢。地理志。右北平郡驪成縣。大碣石山在縣西南。非東海郡也。東海字疑誤。从石。曷聲。渠列切。十五部。
()古文。
碣的古汉语解释
碣
jié
①名>圆顶的墓碑;纪念碑。《述异记》:“崆峒山中有尧碑禹~,皆籀文焉。”《<黄花冈七十二烈士事略>序》:“延至七年,始有墓~之修建。”【碣磍】猛兽发威的样子。
碣的百科
碣,中国汉字,读作:jié。该字的主要字义是指圆顶的石碑,如:残碑断碣。墓碣。

碣的英文翻译
stone tablet